自道林寺西入石路至麓山寺過法崇禪師故居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
深入泉源去,遙從樹杪回。
香隨青靄散,鐘過白云來。
野雪空齋掩,山風古殿開。
桂寒知自發,松老問誰栽。
惆悵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山僧候谷口,石路拂莓苔。
深入泉源去,遙從樹杪回。
香隨青靄散,鐘過白云來。
野雪空齋掩,山風古殿開。
桂寒知自發,松老問誰栽。
惆悵湘江水,何人更渡杯。
山寺僧人在谷口相迎,石頭小路覆蓋著莓苔。我深入探尋泉源之處,又從遠處樹梢那邊返回。香氣隨著青色云靄飄散,鐘聲穿過白云悠悠傳來。野外積雪時空齋緊閉,山風吹拂古老殿堂敞開。桂花寒冷中自知綻放,老松不知是何人所栽。面對湘江水我滿心惆悵,如今還有誰能像法崇禪師那樣渡杯而來。
候:等候。
拂:覆蓋。莓苔:青苔。
杪:樹梢。
青靄:青色的云氣。
渡杯:據《高僧傳》記載,法崇禪師能乘杯渡水。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詩人前往麓山寺,路過法崇禪師故居,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佛教盛行,寺廟眾多,詩人在游覽過程中,可能被山寺的清幽環境和法崇禪師的事跡所觸動。
這首詩主旨是追思法崇禪師,其突出特點是意境清幽,描寫細膩。在文學史上雖不算特別著名,但展現了詩人對佛教文化的感悟和對自然、歷史的思考。
湖海交游遇服虔,中都分得廣文氈。孔門冠佩三千士,魯史春秋二百年。懷慶風流今復睹,瀛洲譜牒古來傳。白云試問山中信,祇欲同歸賀老船。
白發出都城,青山引歸策。涼風江上秋,驚濤海門夕。老驥厭長途,倦鳥思斂翮。芙蓉白露零,惆悵遠行客。
山路肩輿倦仆夫,家兄為我酒頻沽。賣薪人散知城近,啼柳烏忙覺日晡。
落盡宮花輦路荒,鑾輿西狩嶺云長。詞臣休望金雞赦,蜀道艱難勝夜郎。
隔簾櫳鳥聲,隔簾櫳鳥聲,把人驚覺。夢回蝴蝶巫山廟。我心中恨著,我心中恨著。云散楚峰高,鳳去秦樓悄。怕今宵琴瑟,怕今宵琴瑟。你在在何方弄調,撇得我紗窗月曉。
晏坐山中二十年,一朝披霧睹青天。出山還似山中物,歲晚霜松鐵干堅。
去已久,來無時,見我屋,日摧衰。昔年去,行遲遲,今年去,如飛馳。賣汝了,絕我思,拆汝竟,斷我癡。癡莫癡乎此。足欲前行首回視,足快如飛首如死。
操弧力不任,彈琴知者稀。白駒空谷里,吾道此焉依。
美人樓頭剪銀燭,照入鏡中寒浸玉。樓前湖影明綠波,驚起鴛鴦睡難足。卻愁君夢正吹來,吹來并墮闌干曲。煙水沉沉千里許,妾夢難攜君夢語。湖波燭影兩搖搖,鏡前裊裊嬌無主。
敬白諸君行路者,夫維圣哲掞其才。乾坤一氣清明在,造化無窮眾妙該。沐浴焚香邀以至,登山臨水送將歸。他年祭祀雄王處,火海休忘酹酒來。
凍云初合曉陰陰,和氣融成瑞雪深。寒壓宮墻分玉壘,輕沾臺樹作瓊林。燮調豈但元臣力,感召真由圣主心。預喜明年兆豐稔,有渰三誦引清吟。
池陽風物似長沙,第一名山是九華。輸與能詩宋文學,芙蓉影里岸烏紗。
大雪今宵一尺馀,王春明日歲云初。豐年已識天公意,上瑞仍煩太史書。
尤物開何晚,馀香貯小亭。繁華愁日暮,富貴自天成。花合隋時寵,根疑宋末生。拂衣尋古色,屋角老松青。
舊事十年久,故人千里疏。喜逢青眼語,勝寄錦鱗書。草草銜杯酒,匆匆返筍輿。桂山今健否,煩為問興居。話舊情非淺,遄歸意謂何。杜門元簡出,命駕特相過。黃鵠仙翁逝,青衿子姓多。屬渠勤肄業,歲月易蹉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