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三十一
鄭客西入關,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遺鎬池君,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鄭客西入關,行行未能已。
白馬華山君,相逢平原里。
璧遺鎬池君,明年祖龍死。
秦人相謂曰,吾屬可去矣。
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
鄭客向西進入函谷關,一路前行不能停止。在平原上他遇到了華山神的白馬使者。使者將玉璧送給鎬池君,并預言明年秦始皇會死。秦國人互相說,我們可以離開了。從此前往桃花源,千年都被流水隔絕(與外界不再相通)。
鄭客:指鄭某,具體人名不詳。
行行:不停地走。
華山君:華山之神。
璧遺:贈送玉璧。鎬池君:水神名。
祖龍:指秦始皇。
吾屬:我們這些人。
桃花源:出自陶淵明《桃花源記》,指避世隱居之地。
此詩創作背景與當時社會環境有關。唐朝在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了一些社會矛盾和動蕩,詩人借此詩借古諷今,以秦末社會的不安來映射現實,同時也表達自己對和平、安寧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借秦末故事表達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其突出特點是運用神話傳說增添神秘色彩。在文學史上,體現了李白古風作品借古抒懷、批判現實的風格。
蘆葉萍花映白溝,百年塘濼兩朝秋。天長馬放滹南磧,霜落烏啼代北州。衰草獨尋磨劍石,涼云不散洗妝樓。珠冠只博梁園醉,兄弟烽煙萬里愁。
海上晴云射晚霞,燕臺風雪洛陽花。三秋艮岳催移石,四月溫湯敕進瓜。南渡有人先馬跡,北歸無雁過龍沙。鈿車一樣青城路,五國城荒是舊家。
昌平山水剩寒藤,木脫千崖見石棱。當蹕綠殘燒后石,守陵紅點雨中鐙。花宮梵漏催銀箭,椒殿星河落玉繩。夜冷瓊華孤島上,銅仙鉛淚幾行冰。
翁仲秋苔衣只孫,梟鳴起輦峪黃昏。幔城此日荒銀海,幄殿當時駐鐵門。禦酒西風花盡落,清歌南內水猶渾。蟠龍貼地穹廬月,一舞天魔有淚痕。
涼云薄薄如羅綺。絲絲欲繡回文字。
鴻雁不歸來。叫奴心上猜。
自憐腰減舊。卻憶人同瘦。
驀見暗飛霜。沿堤柳色黃。
燕去梁空朝復暮。昔也雙棲,今也天人路。追悼恩情徒絮絮。愛河滴血難消數。
夜半金風桐葉露。客邸無端,忽動秋聲賦。最是老夫腸斷句。披圖淚濕衫如雨。
劫井灰飛天地晦,用夷變夏綱常悖。父子平等染歐風,禮義廉恥四維廢。
芙蓉城是古暨陽,中有謝氏世流芳。綿綿瓜瓞守勿替,先人遺跡人爭藏。
個中往事分明在,北堂供奉毋敢怠。母病形骸子病神,目不交睫十八載。
誰歟繪者虞山章,丹青易代發幽光。即金披圖肅然起,我欲為之歌陟屺。
竹根雨過石苔斑,鐘梵蕭然晝掩關。坐愛微涼生碧殿,忽看飛雨失青山。云分暝色來天外,風捲湖聲落樹間。最是晚晴堪眺詠,夕陽橫抹蓼花灣。
山中六月可逃禪,相與清齋佛座前。風細石壇松落子,雨深沙竇竹垂鞭。別來光景渾依舊,壁上題名不記年。底用忘歸歸自好,晚霞新月載溪船。
寂寂云堂車馬稀,陰陰灌木暑光微。竹根雨過蛙爭吠,松下日斜僧未歸。每見青山羞世網,欲臨流水置柴扉。紫薇勝槩吾能領,只恐時情與愿違。
三載驚相見,都亭把袂時。游梁吾已倦,入洛爾何遲。誰誦淩云賦,仍為失路悲。天涯貧賤別,只少杜陵詩。
同有懷萱夢,而先戲彩歡。朝餐行薦筍,秋佩且紉蘭。山笥歸時檢,塵冠異日彈。長安春柳色,還待玉驄看。
離多最是,東西流水,終解兩相逢。
淺情終似,行云無定,猶到夢魂中。
可憐人意,薄于云水,佳會更難重。
細想從來,斷腸多處,不與者番同。
二歌漁父壽杯寬,
荊江亭下到臨安。
更將海水都斟卻,
淺得蓬萊始好看。
八年五過此,身世感飄蓬。
短發盈梳白,頹顏借酒紅。
打窗疑夜雨,移燭避江風。
津柝聲聲急,垂頭有睡童。
生小依籬砌,柴桑處士家。
搖風戀殘葉,帶雨放新花。
孤雁同身世,寒蛩助咄嗟。
敢矜霜下杰,俗論漫相誇。
分付著身先引去,免教人道販私茶。
夜來風橫雨飛狂,滿地閑花衰草。燕子漸歸春悄。簾幕垂清曉。
天將佳景與閑人,美酒寧嫌華皓。留取舊時歡笑。莫共秋光老。
幾竿修竹繞吾廬,
冷署無人靜讀書。
昨日江船新下網,
楝花風里上□魚。
高城寒漏遞宵殘,烏鵲南飛夢已安。扶老漸須鳩作杖,著書何用鹖為冠。中天宮闕遙相望,晚景江湖較自寬。洗眼殘年惟此月,不眠重為捲簾看。
貝闕何須泛海求,清光今夕覺遲留。十年京國鄉園思,幾處關山鼓角愁。對影莫辭花下酒,乘流疑是雪溪舟。素娥應笑詩人老,不為蒼生也白頭。
石楠巖桂萬年枝,方駕分花占四時。
犀甲鶴頭傲霜雪,入春猶見歲寒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