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 六
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
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
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
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
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鹖,心魂逐旌旃。
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
代地的馬不想去越地,越地的鳥不眷戀燕地。習性是長期養成的,各地風俗原本如此。昔日在雁門關告別,如今戍守在龍庭前。狂沙攪亂海上的太陽,飛雪迷漫胡地的天空。戰士的頭盔里生了蟣虱,心魂追逐著軍旗。辛苦作戰卻沒有獎賞,忠誠難以得到宣揚。誰會憐惜像李廣那樣的飛將軍,白發蒼蒼死在邊疆。
代馬:代地的馬,代在今河北蔚縣東北。越:古族名,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以南,這里泛指南方。越禽:南方的鳥。燕:今河北北部、遼寧西部一帶。蟣虱:虱子的卵和成蟲。虎鹖:武將所戴的頭盔。旌旃:軍旗。李飛將:指西漢名將李廣,他英勇善戰卻未得封侯,最后自殺。三邊:漢代幽、并、涼三州,其地都在邊疆,后泛指邊疆。
此詩可能創作于唐朝邊疆戰事頻繁時期。當時許多士兵被征調到邊疆戍守,生活艱苦,且立功難賞。詩人目睹或聽聞這些情況,有感而發創作此詩,表達對士兵的同情和對社會不公的批判。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邊塞士兵的生活困境和遭遇的不公。其突出特點是情感強烈,借景抒情與用典結合。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詩歌對社會現實的關注,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矛盾。
虎丘山前新筑城,虎丘寺里斷人行。胡僧自識灰千劫,蜀魄時飄淚一聲。漸少松杉圍窣堵,無多桃李過清明。向來游事誇全盛,曾對春風詠太平。
探秘尋幽有所思,海洲智者攬觀之。玄天妙構如何設,自度群賢盡未知。
二更月上城,照見兜鍪光。側身望山川,淚落百千行。
城苑秋風蔓草深,豪華都向此消沉。趙陀空有稱尊計,劉表初無弭亂心。半夜危樓俄縱火,十年高塢漫藏金。廢興一夢誰能問,回首青山落日陰。
從來綠竹稱君子,君子伍中君獨殊。深識世間人獸險,故生銳刺護身軀。
東山云氣盡溶溶,左轄高居第幾重。玩世也為莊叟蝶,濟時仍起武侯龍。風簾霧箔秋同被,玉室金堂夜不封。說向九江李太白,結巢休羨古時松。
草徑郁紆溪隔村,誰抽關鐍逋孤鴛。林樊搜糾崖廠邃,岸曲括責菰茭根。初擬布罟鼠盜夜,又恐缺月狐乘昏。死殼枯梗秘蹤跡,老圉勸我增垣藩。
三月芳辰,舊時池館千縷,對人還起回波舞。凝白灑江城,水玉點羅屏。一抹亭亭,染素梨云月同嫵。天意難猜,南陌春韶何處。南國煙花何據,麗景千門遍塵霧。群芳譜,絳姝正怯新風露。
陌頭楊柳枝,已被春風吹。妾心正斷絕,君懷那得知。
駕言招提游,系馬日之夕。黍酒濃滴珠,松風暗籠漆。朝士晝鳴珂,山僧夜飛錫。鳳臺錦袍人,可望不可即。
朱樓臨大道,垂柳正依依。葉淺低愁黛,花輕上舞衣。三河春欲盡,五嶺戍初歸。何地應腸斷,關前雪正飛。
為愛林塘好,頻從駟馬來。僅成三日別,復作一尊開。橋憶牽衣草,庭思待月梅。昔心還鹵莽,此夜重徘徊。
浮溪之后見斯人,意廣才高志未伸。愁對落花先置像,喜看脩竹為傳神。輕帆欲去常逢雨,久病歸來正及春。要識松楸須問我,洛橋西畔石嶙峋。
三旬埃郁得清風,領袖猶翻汗摺紅。已是夢清無俗夢,更移涼簟月明中。
懸象著明,照臨下土。降福穰穰,德施周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