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蕭尚書故居見李花感而成詠
手植已芳菲,心傷故徑微。
往年啼鳥至,今日主人非。
滿地誰當埽,隨風豈復歸。
空憐舊陰在,門客共霑衣。
手植已芳菲,心傷故徑微。
往年啼鳥至,今日主人非。
滿地誰當埽,隨風豈復歸。
空憐舊陰在,門客共霑衣。
蕭尚書親手種下的李花已經盛開芬芳,我傷心地看到舊路已漸漸衰微。往年還有啼鳥來到這里,如今這宅子的主人卻已更換。滿地落花有誰來清掃呢,它們隨風飄去還能再回來嗎?只可惜舊日的樹蔭還在,我和門客們都不禁淚濕衣襟。
手植:親手種植。
芳菲:形容花草盛開、芳香。
故徑:舊路。
埽:同“掃”。
陰:樹蔭。
霑衣:淚濕衣襟。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蕭尚書去世或離開后,詩人路過其故居,看到曾經的景象,回憶起故人,觸景生情而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處于一種相對穩定但也有人員變遷的狀態,詩人借此表達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這首詩主旨在于感慨世事無常、人事變遷。以故居李花為切入點,通過今昔對比,生動地展現出時光的無情。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大作,但以其真摯的情感和質樸的語言,體現了此類懷人感舊題材詩歌的特點。
青冥咫尺陟崔嵬,萬壑松濤萬壑雷。廿四盤坡天在上,八千里路客歸來。人穿蟻磨危欄護,雪掛兜羅峭壁開。行到半山回首望,亂峰無數白云堆。
出門吹面已薰風,春在垂楊慘淡中。我輩不須悲聚散,此江元自有西東。日暄波暖魚苗出,雨潤泥融燕頷豐。尚可淹留成一醉,引杯說劍未輸公。
詩屋中閒借隙光,老來猶苦未知方。羨君句法源頭活,此意曾參到紫陽。
移文先報雁山靈,暫謝喧囂向此行。盛境也須游歷遍,莫教風雨妒春晴。
有千絲、閑邊情緒,樓高倚遍無語。添衣移枕何曾是,氣候錯晴疑雨。愁佇立。盡思遍天涯,沒個傷心侶。■■■■。■■■■■,■■■■,■■■何許。曾游路。小柳鵝黃能舞。停車看日初午。渡江馬影圓于笠,詩與淡云來去。回首處。只幾簇輕花,簸向風墻暮。江南倦旅。算病過蟬殘,魂消雁早,總被相思誤。
竹里流泉萬玉鳴,清酣枕石漱泠泠。高齋夜夜如寒雨,留得山僧許共聽。
出地聲初奮,乘乾威更作。云銜天笑明,雨帶星精落。碎枕神無擾,震楹書自若。側聞吟白虎,遠見飛玄鶴。
金風昨夜送秋來,病眼今朝稍覺開。階下決明垂小美,呼兒摘取進茶杯。
滄桑變后此孤城,況復高秋百感并。開府已非方鎮署,棲笳猶類故家營。煙寒山樹連層阜,水漫湖田混太清。幾輩遺民寒灑涕,多應凄絕暮蟬聲。
夢覺黃粱萬事空,倚闌翹首羨冥鴻。懶從赤紱稱循吏,擬向滄浪狎釣翁。孤鶴伴吟臨夜月,蹇驢驒醉入春風。東西路阻音書少,林下知誰笑語同。
過橋西。花滿堤。步印香泥小徑歸。煙籠萬戶低。月初輝。星漸稀。光到窗前知未知。何處夜烏啼。
鳳閣鸞臺何許,天涯地角周游。此老老而益壯,超然一段風流。了了了時非了,非非非處何非。要識此翁端的,試看筆下形儀。
青天明主不堪欺,磐石元勛豈可移。莫怪老姬窮旅邸,能談京邑舊因依。
蠻夷夷必盡無知,上圣功成亦化之。大道須歸真見性,灰心達善即為師。
聊謝都城游,來赴道人請。冥懷麋鹿群,回首冠蓋境。潨瀉泉石聲,蕭森松檜影。風帽何妨頹,藜徑敢辭永。還聞鐘磬音,為我下云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