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六首 五
孔光尊董賢,
胡廣慚李固。
儒風冠天下,
而乃敗王度。
絳侯與愽陸,
忠樸受遺顧。
求名不考實,
文弊反成蠹。
孔光尊董賢,
胡廣慚李固。
儒風冠天下,
而乃敗王度。
絳侯與愽陸,
忠樸受遺顧。
求名不考實,
文弊反成蠹。
孔光尊崇董賢(阿諛權貴),胡廣面對李固(正直之士)深感慚愧。儒家風氣曾稱冠天下,卻反而敗壞了王法制度。絳侯周勃與博陸侯霍光,以忠誠樸實接受先帝遺命。只追求虛名而不考察實際,文飾的弊端反而成了禍國的蛀蟲。
孔光:西漢大臣,官至丞相,曾阿附漢哀帝寵臣董賢。
董賢:漢哀帝男寵,二十二歲任大司馬,權傾一時。
胡廣:東漢大臣,歷仕六朝,以圓滑自保著稱。
李固:東漢名臣,因反對外戚專權被誣陷致死,以剛正聞名。
王度:王朝的法度、制度。
絳侯:指西漢開國功臣周勃,封絳侯,曾平定諸呂之亂。
博陸:指西漢霍光,封博陸侯,受漢武帝遺詔輔政。
文弊:指虛飾浮夸的文風或政風。
蠹(dù):蛀蟲,比喻危害國家的禍端。
此詩或作于魏晉時期,當時門閥制度興起,士風漸趨虛浮,文人多空談名節而輕實務。作者借歷史上儒臣失節(孔光、胡廣)與忠臣務實(周勃、霍光)的對比,影射現實中名實分離的弊端,表達對敦實政風的呼吁。
全詩以史為鑒,通過正反歷史案例對比,批判重名輕實的社會風氣,強調忠誠務實的重要性,是一首針砭時弊的論史佳作,體現了詩人對政治倫理與社會風氣的深刻思考。
寒食后雨,余曰:“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勿滯也?!蔽珈V,偕諸友至第三橋,落花積地寸余,游人少,翻以為快。忽騎者白紈而過,光晃衣,鮮麗倍常,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偶艇子出花間,呼之,乃寺僧載茶來者。各啜一杯,蕩舟浩歌而返。
野花遮眼酒沾涕,塞耳愁聽新朝事; 邸報束作一筐灰,朝衣典與栽花市。 新詩日日千余言,詩中無一憂民字; 旁人道我真聵聵,口不能答指山翠。 自從老杜得詩名,憂君愛國成兒戲。 言既無庸默不可,阮家那得不沉醉? 眼底濃濃一杯春,慟于洛陽年少淚。
九皋聲斷楚天秋,玉頂丹砂一夕休。 枯朽挽回生死調,凄涼吹盡古今愁。 魂歸遼海云迷樹,曲罷江城月滿樓。 惆悵主人三弄罷,杳無消息到揚州。
牛毛寨頭屯虜營,朝鮮請援詣漢京。 已喪義軍荒磧里,難保鴨綠一泓水。 危今因我危,死昔因我死。 將赫斯怒安遠邦,當為犄角守鎮江。 君不見金臺什前車覆,事到噬臍將安咎。
泉流縈帶戛冰玉,石壁深窈寒侵衣。 開鑿應勞造化力,窟宅如待靈仙歸。
小舠頻出禁城東。過簾櫳。錦成叢。凝眸綽約,檻外涌芙蓉。
無計隨他流水去,愿化作,藕花風。
蘊玉抱清輝,閑庭日瀟灑。塊然天地間,自是孤生者。
驚蟄先開薺菜花,一年春事漸繁奢。相思河畔青青草,獨秀溪邊嫩嫩芽。 閑意態,野生涯。盈筐薦飯美無加。世間一種甜滋味,留與高人子細夸。
心清養浩。星塵無擾。近林泉、輪蹄不到?;钣嬍掗e,任盈門、苔蘚圍繞。有滿院、落花風掃。鶴鳴露冷,猿啼月皎。日相陪、松花瑤草。受用無為,也不曾、身外尋討。悟衣珠、目前蓬島。
放心閑。樂林泉。山檀瓦鼎龍涎曖。寒*興,冷茶煙。情湛湛,腹便便。陪游鹿,伴啼猿。凈靈源。火生蓮。清涼照見諸塵遣。明五眼,證重玄。珠瑩海,月沉淵。圓明相,應無邊。
鏡潭弄秋月,始知秋興長。 金龜能換酒,客鬢不嫌霜。
吳興僧晝,字皎然,工律詩。嘗詣韋蘇州,恐詩體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體計十數篇為贄。韋公全不稱賞,晝極失望。明日寫其舊制獻之,韋公吟諷,大加嘆詠,因語晝云:“師幾失聲名,何不但以所工見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晝大伏其鑒別之精。
驛路西風冷繡鞍,離情秋色相關。鴻雁啼寒,楓林染淚,攛斷旅情無限。 【風入松】丈夫雙淚不輕彈,都付酒杯間。蘇臺景物非虛誕,年前倚棹曾看。 野水鷗邊蕭寺,亂云馬首吳山。 【新水令】君行那與利名干?縱疏狂柳羈花絆。何曾畏,道途難?往日今番, 江海上浪游慣。 【喬牌兒】劍橫腰秋水寒,袍奪目曉霞燦。虹霓膽氣沖霄漢,笑談間人見罕。 【離亭宴煞】束裝預喜蒼頭辦,分襟無奈驪駒趲。容易去何時重返?見月客 窗思。問程村店宿,阻雨山家飯。傳情字莫違,買醉金宜散。千古事毋勞吊挽。 闔閭墓野花埋,館娃宮淡煙晚。
白鶴山邊秋復春,張文宅畔少風塵。 欲驅五馬尋真隱,誰是當初入竹人。
一派遠光澄碧月,萬株聳翠獵金飆。 陶仙謾學長生術,暑往寒來更寂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