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積寺禮拜萬廻平等二圣僧塔
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如彼雙塔內,孰能知是非。
愚也駭蒼生,圣哉為帝師。
當為時世出,不由天地資。
萬廻主此方,平等性無違。
今我一禮心,億劫同不移。
肅肅松柏下,諸天來有時。
真無御化來,借有乘化歸。
如彼雙塔內,孰能知是非。
愚也駭蒼生,圣哉為帝師。
當為時世出,不由天地資。
萬廻主此方,平等性無違。
今我一禮心,億劫同不移。
肅肅松柏下,諸天來有時。
真如空性本無,駕馭教化而來;假借有相存在,順應變化而歸。就像那雙塔之中,誰能知曉是非?愚人使眾生驚駭,圣僧卻為帝王之師。他們應時世而出,不依賴天地的資助。萬回主持此方,平等之性從未違背。如今我以虔誠之心禮拜,歷經億劫也不會改變。肅穆的松柏之下,諸天神靈有時會降臨。
真無:佛教術語,指真如空性,無有實體。
御化:駕馭、引導教化。
借有:假借有相之身,指高僧以肉身示現。
乘化:順應自然變化,此處指圓寂。
雙塔:指萬回、平等兩位圣僧的墓塔。
億劫:佛教時間單位,極言時間久遠。
諸天:佛教中欲界、色界、無色界的各路神靈。
香積寺為唐代著名佛寺,萬回和尚(613-712)因神異事跡被武則天尊為“帝師”,平等或為同時期高僧。此詩應為詩人參拜二僧塔時所作,反映了唐代佛教興盛背景下,文人對高僧的敬仰及宗教情感的表達。
全詩圍繞禮拜二圣僧塔展開,通過對高僧應世、教化的贊頌及禮佛心跡的剖白,展現了唐代佛教文化的影響,語言質樸而情感真摯,是佛教題材詩歌的典型之作。
梅花千萬樹,得與此花俱。弱態若不任,孤芳嘗有馀。佳人原獨立,君子自溫如。醉映寒芭坐,支頤讀道書。
防危新徑辟,鑿石亂灘平。難妄仁者意,千載誦西亭。
海棠花謝柳生煙。餞春敞瓊筵。玲瓏纖指撥朱弦。搖翠羽、酌金船。輕云弄暖,柔風做雨,羅袖薄寒天。重憑雕檻憶前年。同佇立、好神仙。
渺渺長淮去不休,行人獨上壽陽樓。一闋長歌不須唱,山川都是舊時愁。長淮不斷水悠悠,樓下行人淮上樓。誰謂滿前風景好,古今供作別離愁。
七星何峻峭,孤館駐韓侯。為愛巖塘靜,偏連水石幽。著書修竹里,把酒峽泉頭。一鶴沖天起,飛鳴動九州。
雨后清寒滿袖風,雁聲南去暮云濃。秋來杞菊能多少,欲助盤餐自不供。榴花嬌欲斗羅裙,石竹開成碎纈文。更有戎葵亦堪愛,日烘紅臉酒初醺。
秋城韻晚笛,危榭引清風。遠氣疑埋劍,驚禽似避弓。海樹一邊出,山云四面通。野火初煙細,新月半輪空。塞外離群客,顏鬢早如蓬。徒懷建鄴水,復想洛陽宮。不及孤飛雁,獨在上林中。
去時相約看黃花,花滿園林未到家。惆悵別來無一字,西風極目雁行斜。
載酒泛青溪,溪流清如醑。佳客滿華筵,方舟自容與。鷗鷺散沙汀,原疇被禾黍。盤礴綠陰間,銜杯避煩暑。慷慨一行歌,鏗然振大呂。興劇恣猖狂,情深忘爾汝。月白且迥舟,離思紛如緒。伊人濟川才,而我煙霞侶。握手且為歡,浮生俱逆旅。愿寶金石聲,云霄日延佇。
南海千年話,青天一道巾。離言貪月白,秋思入江深。赤手看經濟,明時愧陸沈。白云閑宇宙,去住本無心。
丹籍生涯無列鼎,白頭忠信可專城。自非車騎將軍勢,愧使王尼常作兵。
綠楊陰下紫騮嘶,忍向江頭送客歸。滿目離情秋色老,幾行征雁向南飛。
蜀道三千鬢發新,九重興念玉關人。芝函寶跡從天下,喚取歸來作近臣。
綰盡芳心彩結。最怯一簾殘月。東風吹鬢忒多情,更飛絮影如雪。柳絲宜入畫,渾忘卻、玉人攀折。驀然記得舊時節。春水綠波離別。
為爾臨風一愴神,與誰同賞洛陽春。千金曾學屠龍技,五上猶為點額鱗。結綬遠憐青瑣客,書空長念白頭親。會稽邑子應相薦,莫厭窮途久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