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中貽朝校書衡朝即日本人也
萬國朝天中,
東隅道最長。
吾生美無度,
高駕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
逍遙伊水傍。
伯鸞游太學,
中夜一相望。
落日懸高殿,
秋風入洞房。
屢言相去遠,
不覺生朝光。
萬國朝天中,
東隅道最長。
吾生美無度,
高駕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
逍遙伊水傍。
伯鸞游太學,
中夜一相望。
落日懸高殿,
秋風入洞房。
屢言相去遠,
不覺生朝光。
眾多國家朝拜大唐的中心,東方的道路最為漫長。我的一生美好無限,你高車駟馬在春坊任職。出入于藏書的蓬山之中,逍遙在伊水之畔。你如伯鸞游學太學,深夜我常把你念想。落日懸掛在高殿之上,秋風吹入深邃的內室。多次說起相隔遙遠,不知不覺已迎來晨光。
朝天中:朝拜唐朝的都城(洛陽或長安)。
東隅:東方,此處指日本。
春坊:太子官署,唐代有左、右春坊,掌侍從、禮儀等。
蓬山:指秘書省,唐代藏書校書的官署,借指朝衡任職的校書郎職位。
伊水:伊河,流經洛陽,代指洛陽的自然環境。
伯鸞:東漢梁鴻,字伯鸞,此處借指朝衡(阿倍仲麻呂),贊其才學。
洞房:深邃的內室,非現代意義的婚房。
朝光:晨光,喻指時間流逝。
此詩作于盛唐時期,朝衡(阿倍仲麻呂)為日本遣唐使,留唐任校書郎等職,與中國文人交好。詩中“洛中”指洛陽,時為唐東都。詩人在洛陽與即將離別的朝衡贈詩,反映了盛唐時期中日文化交流的密切及文人間的深厚情誼。
全詩以“東隅道長”起筆,既點出朝衡來自日本的背景,又暗含離意;中間追憶其在唐的任職與交游,展現才華與情誼;結尾以“落日秋風”“不覺朝光”寫徹夜話別,將離情推向高潮。詩中既見盛唐包容的國際氣象,亦顯文人相交的純粹,是唐代中外交流的珍貴見證。
眾峰如涌潮,城孤若小艇。客居倚青峭,佳處要須領。朝靄淡益秀,流泉響逾靜,屋頂得初霽,階前落山影。塵心夙所袪,百事浮云等。惟應讀我書,銷此佳日永。山閣多晚陰,斷崖橫瘦樹。闌風江上來,泠然脆巾屨。青藤不須攜,前崗延旅佇。遠疇引晴綠,勢與雞山互。帕女汲泉歸,墟童荷鋤去。苗俗古難馴,時平亦有務。丹砂白鑿間,我轍當少住。有水復有山,豈云非佳勝。昨來橋上眠,臨流俯涓靚。玉峽束江腰,紅欄竹間映。山礬落不掃,一夜沒樵徑。忽破水禽棲,僧坊數聲磬。
訪舊來京國,乘流到海濆。梵音三泖雨,香氣九峰云。業是隨緣得,名因出世聞。高秋江寺別,煙草沒鷗群。松上好山川,曾游二十年。云連雙樹下,天與一僧傳。海日生齋缽,江華起法筵。楊林煩與問,何日買歸船。
□□外弟寄雙魚,細讀銀鉤卷復舒。愧我掛冠方草奏,誤君載盾過茆廬。罷祠久絕支離粟,失勢誰看閑雜書。老畏春寒縮如鱉,坐妨沽酒摘園蔬。
擾擾勞生祗自嘆,依依鄉夢五更寒。臨流釣石應無恙,歸逐鄰翁整釣竿。
六街歌鼓待晨鐘,四壁寒齋只病翁。鬢雪得年應更白,燈花何喜也能紅。養生有論人空老,祖道無詩鬼亦窮。數日西園看車馬,一番桃李又春風。
十年奔走更何云,為憶家山喜送君。試訪太行何處好,卜居時看隴頭云。
西征君子化為猿,似覺獐頭未足倫。叫月三聲萬松外,可能淺草走平原。
廟貌瞻鄒邑,巖巖萬古欽。貞珉鐫盛跡,古檜郁濃陰。典禮隆昭代,馨香配孔林。門徒參廡位,疆吏肅明歆。允矣真王佐,儼然大業臨。治承三代遠,道懾百家侵。楊墨言雖距,齊梁用未任。七篇昭守待,諸子息诐淫。特識龍門傳,奇功姒水心。斯文延末造,被澤到于今。卻慨江河下,堪悲陷溺深。利源騖夷夏,祅教混人禽。海外連盟會,寰中耗幣金。群雄兵易構,古學說將瘖。漸覺縱橫尚,殊難口舌禁。儀秦羞妾婦,章丑乞砭針。不識逢時變,如何挽陸沈。侏儒懷世局,狂語托行吟。謁像疑披簡,陳詞又歛襟。登車回首處,嶧嶺自崎崟。
舉家貧拾海邊樵,來認仙宗在碧霄。丹穴雖無凡羽翼,靈椿還向細枝條。九衢馬識他門少,十載身辭故國遙。愿與吾君作霖雨,且應平地活枯苗。
艷客輕舟入竹橋,虎丘花事正迢迢。他時若覓真娘墓,認得青蓮一朵嬌。小閣初開繡佛成,自懸鸚鵡坐傳經。何人紅豆相思譜,得入華嚴字母聲。
鵬鴳逍遙各適,猿鶴驚怨何知。有瓜得東陵種,無文煩北山移。
勞勞車馬逐鞭絲,心事紛如歲月馳。才客即思歸去日,未回已計別離時。無多骨肉縈親夢,有限韶華減客姿。求富食貧常爾爾,獨慚聞道已嫌遲。
新暈移盆。濃香墜兒,相逢正在梅邊。曾否凌波,何人為擬飛仙。湘江夜、水如云冷,甚驚鴻、來往翩翩。算殷勤、解訴清愁,只有幽弦。從教風露欺難到,料宮黃纖小,無奈冰天。一笑搴芳,人間又換華年。南園花信猶遲滯,占春光、偏在春先。定歸期,梨夢初醒,柳色初妍。
連宵風雨牽愁思,此日登臨一解顏。溪洞微茫飛鳥外,江城隱映落花間。祇緣作吏空三徑,不為投荒到百蠻。聞道漢家徵貢禹,懸知青夢繞鹓班。
雙翎何睍睆,百囀更綿蠻。獨向芳林宿,多沖細雨還。低迷穿柳外,調笑入花間。肯比青鸚鵡,雕籠受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