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弘道頌一章
太上玄虛宗,
弘道尊其經。
俯仰已得仙,
歷劫無數齡。
巍巍太真德,
寂寂因無生。
霄景結空構,
乘虛自然征。
明月光炳灼,
安和樂未央。
太上玄虛宗,
弘道尊其經。
俯仰已得仙,
歷劫無數齡。
巍巍太真德,
寂寂因無生。
霄景結空構,
乘虛自然征。
明月光炳灼,
安和樂未央。
太上之道是玄虛的根本,弘揚大道須尊崇其經典。俯仰之間已得成仙,歷經劫難無數歲月。巍巍然是太真之德,寂寂中源于無生之境。高空景象凝結成虛空結構,乘虛而行自然遠征。明月光輝明亮耀眼,安寧和樂無盡無休。
太上:道教對最高尊神或大道的尊稱。
玄虛:玄妙虛無的境界,道教核心概念之一。
歷劫:道教指經歷天地成毀的漫長劫難。
太真:道教指純真至極的境界或神仙。
無生:佛教與道教共通概念,指不生不滅的空寂本體。
霄景:高空的景象,指仙境之景。
炳灼(bǐng zhuó):明亮、光輝閃耀的樣子。
未央:未盡、無窮盡。
此詩應為道教興盛時期的頌道之作,可能創作于魏晉至隋唐道教理論體系完善階段。作者通過頌詩形式弘揚‘弘道尊經’的核心教義,強調修道可超越劫數、達到無生永恒的神仙境界,反映了當時道教追求長生、尊崇經典的思想。
全詩圍繞‘弘道’主題,從尊崇道經、修仙境界、太真之德、自然之征等角度展開,宣揚道教‘無生’‘乘虛’的修行理念,語言凝練,意象典型,是道教文學中宣揚教義的代表性頌詩。
孔山民具瞻,位高心愈謙。 待人冬日暖,持己曉霜嚴。 善類藉培植,賢材無滯淹。 更栽椿百本,歲歲綠陰添。
倒瀉銀河事有無,掀天濁浪只須臾。 人間更有風濤險,翻說黃河是畏途。
月去疏簾才數尺,烏鵲驚飛,一片傷心白。萬里故人關塞隔,南樓誰弄梅花笛? 蟋蟀燈前欺病客,清影徘徊,欲睡何由得?墻角芭蕉風瑟瑟,生憎遮掩窗兒黑。
云間瀑布三千尺,天外回峰十二重。 滿耳怒雷飛急雨,轉頭紅日在青松。
逢師許多時,不說些兒個。及至如今悶損我。
秋入鳴皋,爽氣飄蕭。掛衣冠、初脫塵勞。窗間巖岫,看盡昏朝。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 細數閑來,幾處村醪。醉模糊、信手揮毫。等閑陶寫,問甚風騷。樂因循,能潦倒,也消搖。
濁醪?得玉為漿。風韻帶橙香。持杯笑道,鵝黃似酒,酒似鵝黃。世緣老矣不思量。沈醉又何妨。臨風對月,山歌野調,盡我疏狂。
芳菲歇,故園目斷傷心切。傷心切,無邊煙水,無窮山色。 可堪更近乾龍節,眼中淚盡空啼血。空啼血,子規聲外,曉風殘月。
江南江北雪漫漫,遙知易水寒。同云深處望三關,斷腸山又山。 天可老,海能翻,消除此恨難。頻聞遣使問平安,幾時鸞輅還?
鶯鶯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風風韻韻。嬌嬌嫩嫩,停停當當人人。
霜天秋曉,正紫塞故壘,黃云衰草。漢馬嘶風,邊鴻叫月,隴上鐵衣寒早。劍歌騎曲悲壯,盡道君恩須報。塞垣樂,盡櫜楗錦領,山西年少。 談笑。刁斗靜,烽火一把,時送平安耗。圣主憂邊,威懷遐遠,驕虜尚寬天討。歲華向晚愁思,誰念玉關人老?太平也,且歡娛,莫惜金樽頻倒。
龍池初出此龍山,常經此地謁龍顏。日日芙蓉生夏水, 年年楊柳變春灣。堯壇寶匣馀煙霧,舜海漁舟尚往還。 愿似飄飖五云影,從來從去九天間。
昔年走馬燕山道,今日驅兵滄海涯。 三尺龍泉書萬卷,丈夫何處不為家。
金璞明。玉璞明。小小杯柈翠袖擎。滿將春色盛。仙珮鳴。玉珮鳴。雪月花中過洞庭。此時人獨清。
堤曲朱墻近遠,山明碧瓦高低。好風二十四花期。驕驄穿柳去,文艗挾春飛。 簫鼓晴雷殷殷,笑歌香霧霏霏,間情不受酒禁持。斷腸無立處,斜日欲歸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