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甲子歌(題擬) 三十三
丙申年,
高低未可遷。
五湖堪種棘,
來去并皆然。
若見當災處,
斗米值千錢。
欲知安樂處,
江南最可憐。
丙申年,
高低未可遷。
五湖堪種棘,
來去并皆然。
若見當災處,
斗米值千錢。
欲知安樂處,
江南最可憐。
丙申這一年,無論地勢高低都難以改變現狀。五湖之地已荒蕪得可以種植荊棘,無論往來都是這般景象。若看到受災的地方,一斗米竟值千錢。若想知道安樂所在,江南最是值得依托。
丙申年:干支紀年法中的一年,古代常用干支表示具體年份。
高低未可遷:高低指不同地勢的區域;遷,改變。意為各地狀況均無改善。
五湖:古代泛指南方湖泊密集區域,此處代指廣大地區。
堪種棘:堪,能夠;棘,帶刺灌木,多生荒蕪之地,此處形容土地荒廢。
斗米值千錢:斗為容量單位(十升為一斗);值千錢極言糧價飛漲,反映災荒嚴重。
可憐:此處意為值得依托、憐愛,指江南相對安定。
《六十甲子歌》可能為古代民間或方術類作品,通過干支紀年描述或預測年景。此首應反映古代某丙申年災荒時期的社會狀況,作者觀察民間疾苦與地域差異后創作。
詩以直白語言描繪丙申年災荒景象:五湖荒蕪、糧價飛漲,對比江南相對安定,反映古代災年民生困境及地域差異,具有社會史料價值,語言貼近民間生活。
短發飄蕭大海頭,登龍曾是昔年游。長裾晚曳三千隊,彩袖朝傾十二樓。字挾風云心未老,名懸日月望難酬。無勞動色真長問,已盡人間第一流。
秋風吟就蘆花被,一落人間知幾年?澤國江山今入畫,詩人毛骨久成仙。高情已落滄洲外,舊夢猶迷白鳥邊。展卷不知時世換,水光山色故依然。
臺前藤蘚碧交加,臺下清流直又斜。待得丹成知幾日,春風隨分野桃花。
捲簾新雨霽,伏檻孤云沒。心賞信無同,佳人眇天末。
談笑忘天下,英雄如是觀。畫梅師造化,學佛到平安。班馬陪清宴,河山拾古歡。將軍亦寫竹,許我伴高寒。
軟翠冠兒簇海棠。砑羅衫子繡丁香。閑來芳徑踏青陽。風暖有人能作伴,日長無事可思量。水流花落任匆忙。
百里奉親官署近,萱堂春早燕呢喃。桃花紅似郎君馬,楊柳青于從事衫。苕水漁舟煙浩渺,何山書舍石巉巖。莫思杜牧尋芳晚,剩有新詩寄一緘。
蒲帆風駛送行舟,篷底哦詩相棹謳。三老相呼興不淺,溪回山擁近嚴州。
秋日熇熇照客衣,一鞭款段出燕畿。詞林故人走相送,欲別不別還依依。白云遙遙望何極,老去莫愁天地窄。百年忠孝總關心,回首君門淚沾臆。
疊浪奔流大壑摧,龍門咫尺擬蓬萊。三千界迥乘風入,四百灘長掛雪來。隘地黃山無俗轍,中天白岳有仙臺。躋攀一快平生目,肯作咸陽十日回。
果降飛龍北渚邊,美人秋水著鞭先。頓教一代吳宮玉,心血斑斑盡化煙。
劍閣凌云鳥道邊,路難聞說上青天。山川萬里身如寄,鴻雁三秋信不傳。落葉打窗風似雨,孤燈背壁夜如年。老懷一掬鐘情淚,幾度沾衣獨泫然。
時情任銷歇,閨思轉慇勤。也勝山陰媼,揮毫托右軍。
欲雪盡時攜酒去,無人知處得花開。
石罅飛泉鳴佩玉,灘頭怒石響驚雷。故人相見應相笑,愛底微官觸暑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