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真贊 一
太上玄虛宗,
弘道尊其經。
俯仰已得仙,
歷刼無數齡。
巍巍太真德,
寂寂因無生。
霄景結空構,
乘虛自然征。
日月為炳灼,
安和樂未央。
太上玄虛宗,
弘道尊其經。
俯仰已得仙,
歷刼無數齡。
巍巍太真德,
寂寂因無生。
霄景結空構,
乘虛自然征。
日月為炳灼,
安和樂未央。
太上老君的玄虛道宗,弘揚大道尊崇其經典。俯仰之間已得成仙,歷經劫難無數歲月。巍巍太真的德行,寂靜無為因循無生。云霄景象凝結虛空結構,乘虛而行自然遠行。日月為之明亮照耀,安寧和樂無窮無盡。
太上:道教最高尊神,指太上老君。
玄虛宗:玄妙虛空的道統。
刼(jié):同“劫”,道教指極長的時間單位。
太真:道教對神仙的尊稱,此處指地位崇高的真仙。
無生:佛教與道教共通概念,指不生不滅的境界。
霄景:高空的景象,指仙界風光。
炳灼(bǐng zhuó):明亮照耀。
未央:未盡,無窮無盡。
此詩應為道教贊詩,可能出自魏晉南北朝道教興盛時期的宗教文獻(如《云笈七簽》等)。當時道教理論體系逐漸完善,贊詩多用于贊頌神仙、傳播教義,反映了修道者對神仙境界的追求與對道的體悟。
全詩以贊頌道教尊神與神仙境界為核心,宣揚修道成仙、與道合一的思想,語言玄奧凝練,是道教文學中典型的贊詩,兼具宗教教義傳播與文學審美價值。
南州苦寒月,雨雪久不雱。風沙滿長道,四顧心飛揚。君子有行役,束書歸故鄉。故鄉浙水上,遠在天一方。父母及兄弟,昔別今五霜。我昨來自東,音問不得將。為言起居好,良足慰子腸。巍巍帝王都,濟濟人物場。六館走相送,如惜孤鳳凰。惜茲歲華晚,眷彼川路長。臥聽吳門鐘,歸共越人航。上堂拜家慶,兄弟同樂康。歡言酌春酒,拜舞迎春陽。愿言千丈厓,長照百年觴。
石亨善戰真無比,跋扈飛揚卻累身。佩劍豈宜恩死士,拖金終要作誠臣。
海外歸來客,天涯老病身。卷開愁細字,冠側倩傍人。久矣鴛鸞絕,優哉麋鹿親。尤堪澆美酒,醉里發天真。
臺閣諸公百慮并,郎官獨數挍書清。水分玉漏更籌正,天逼銅儀象緯明。帝座曉瞻云縹緲,靈臺夜候月崢嶸。五星見說奎躔聚,急草封章奏太平。
門徑蕭條勘,相知得往來。人方戀升斗,我獨撫尊罍。故國秋風慘,荒城暮雨開。閒中多樂意,不在最深杯。
寒宵共逐尋芳侶,杖策穿林鳥道斜。月暝空山無吠犬,雪迷芳樹欲飛花。行看橘柚開三徑,望盡云松隱數家。就此卜棲那可得,居人指點說桑麻。
虛館晝生白,飛花照眼明。隔簾時有影,著地靜無聲。夾坐人如玉,深杯酒屢傾。清歡竟成醉,淡月破云生。
臨平石鼓不自鳴,直待蜀桐魚作形。陳倉石鼓載文字,徒有鼓形無鼓聲。夏蓋之石或自鳴,蓋石一鳴三吳兵。嗚呼三吳十年厭干櫓。不緣夏蓋鳴石鼓。
入夢多年影略存,一時念起漫重溫。地伸火舌流金液,天割巖層露碧痕。咫尺龍髯非可附,冥茫云漢任前捫。搏風且與鵬相逐,狂放無心逐帝閽。
兩只釣船相對行,釣車自轉不須縈。車停不轉船停處,特地縈車手不停。
燕啄新泥補舊家。呢喃細語樂無涯。惜春那得留春住,陌上剩開野薺花。長自重,莫輕嗟。鄰翁把酒話桑麻。且看桃李萬千樹,不敵東風一夜加。
風起春城散客憂,玉京臺殿憶同游。云開萬象森丹闕,金織雙龍盤翠裘。此日聽雞趨禁籞,何年騎鶴過山頭。從君試覓王喬術,學化仙鳧任去留。
雙帆晨掠大河飛,燁燁星辰動紫薇。上黨風光停繡鉞,太行云色候緋衣。流傳竹素盈江表,蔽芾棠陰盡海圻。青史趙張元藉藉,燕金馳賜出皇畿。
窗間舒日漸融融,曳杖逍遙百慮空。千古吾心誰樂與,首陽花草自春風。
落日荒荒淡欲無,室皆虛白鶴皆臞。淵明乞食知何處,猶系松梢飲酒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