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臺獸相和歌(題擬) 七
臥病匡床香屢添,
夜深猶有一絲煙。
懷君無計能成夢,
更恨砧聲到枕邊。
(又歌。)
臥病匡床香屢添,
夜深猶有一絲煙。
懷君無計能成夢,
更恨砧聲到枕邊。
(又歌。)
臥病在床,香爐里的香多次添上,夜深了還有一絲香煙裊裊。想念你卻沒辦法在夢里相見,更可恨那搗衣聲傳到了枕邊。
匡床:方正而安適的床。
砧聲:搗衣聲。古代婦女多在秋夜搗衣,為親人準備冬衣。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確切知曉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但從詩中可以推測,詩人可能處于臥病狀態,在一個秋夜,因思念某人而創作此詩。當時社會環境或許較為平常,但詩人自身心境孤寂、思念難眠。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臥病時的思念之情。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借景抒情與直抒胸臆相結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并不著名,但以其質樸的情感和細膩的描寫展現了古代詩歌在表達個人情感方面的魅力。
石隕睢陽都,夙昔為明星。
頃刻不自信,哀樂異其情。
韶風榮腐草,春霰摧初英。
去日亦已往,來日自多驚。
唯有王子喬,淩空吹玉笙。
煙雨迷蒙下翠微,
來尋古寺問玄機。
老僧聾語客相笑,
風卷松聲雨濕衣。
奇峰有此碧嶙峋,得到應無塵世人。
隨處寒苔皆鶴跡,多年禿樹總龍身。
云中吠犬生虛籟,天半吹笙集上真。
擬陟層巔通問訊,空山或有葛天民。
水暖鳧鹥行哺子,
溪深桃李臥開花。
張衡已作歸田賦,
汜勝仍修種樹書。
愿借山居精要術,
欲將嵩洛葺吾廬。
花亦無知,月亦無聊,酒亦無靈。把夭桃斫斷,煞他風景;鸚哥煮熟,佐我杯羹。焚硯燒書,椎琴裂畫,毀盡文章抹盡名。滎陽鄭,有慕歌家世,乞食風情。
單寒骨相難更。笑席帽青衫太瘦生。看蓬門秋草,年年破巷;疏窗細雨,夜夜孤燈。難道天公、還鉗恨口,不許長嘆一兩聲?顛狂甚,取烏絲百幅,細寫凄清。
蟋蟀窗前,枇杷欄下,碧窗倩畫蟾紗。月杵秋砧,西溪一舸移家。
桂堂燈影霜華。舞闌跚,竹葉頻賒。雙橋濃樹,煙迷古藤,誰數昏鴉。
東陽瘦日,南道愁時,青松紅杏,詞句憐他。
海棠未醒,白門又落楊花。魚尾殘霞。甚春閒、燕子風斜。
聽鳴笳。山程水程,離思無涯。
十萬青蚨撒手哀,曾無富貴到泉臺。
舍身瓦器終求蜜,敵國銅山總化灰。
甲乙何人操鬼簿,卵胎有劫付輪回。
紙錢今夕新盈貫,莫便揶揄作態來。
曠野風塵隔,柴扉晝不開。
荷香浮碧水,竹影漾蒼苔。
徑有漁樵至,門無車馬來。
悠然情自得,鷗鷺與徘徊。
十載寓臺灣,四載經危亂。寇氛及臺南,行客中腸斷。
故舊與新知,存者不及半。先生亦且行,艤舟于海岸。
海有函谷關,鳴雞度待旦。回首望東洋,洋輪來汗漫。
君入臺南城,相逢無一識。短衣腳不襪,衣垢面黧黑。
訪舊過軍門,閽人先作色。及與劉帥談,共爭問消息。
往事那堪追,人去來何益!徘徊異域間,不如復歸得!
昨日先生書,言歸及秋馀。今秋已將盡,難駐先生車。
涼風起天末,木落聲徐徐。滄海日已深,故園日已疏。
作客雖云樂,未若在家舒。何以遠送君,白云近所居!
麻頭青項翅如金,
肉腿如同銀打成。
牙鉗更生如漆黑,
贏盡諸人匣內金。
何處韶光不可憐,底須花落惜花妍。
文章雖假知天意,色相皆空悟夙緣。
香愛撲衣沾露好,舞宜送酒趁風前。
殘枝無計留春住,蜂蝶紛紛一惘然。
兩兩歸舟晚渡關,孤云倦鳥各飛還。月明烏鎮橋邊夜,夢里猶呼起看山。
風蕩彩舟明月中,鴛鴦湖上水如空。城中年少能歌舞,也學蛾眉故惱公。
登臨雖未立。
夕陽水底霞鋪錦,
清夜波心月涌金。
此是東湖最佳處,
無人來伴水仙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