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
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
拋卻父娘村草里,認他黃葉作金錢。
百丈竿頭快撒手,不須觀后復觀前。
(見同書卷一○○引先德偈。)
得之不得天魔得,玄之又玄外道玄。
拋卻父娘村草里,認他黃葉作金錢。
百丈竿頭快撒手,不須觀后復觀前。
(見同書卷一○○引先德偈。)
追求有所得卻無法真正得到,這是天魔的‘得’;把道理說得玄而又玄,這是外道的‘玄’。拋開自己真正的根本如同在荒村野草里,卻把無用的黃葉認作金錢。在極高的境界上要果斷放手,不必瞻前顧后。
偈:梵語“偈佗”的簡稱,即佛經中的唱頌詞,也泛指佛家的詩歌。
天魔:佛教指欲界第六天的魔王,常擾人修行。
外道:佛教對其他宗教或學說的貶稱。
黃葉作金錢:出自佛教典故,用黃葉哄騙小孩當作金錢,比喻用方便法引導人。
百丈竿頭:比喻道行達到很高的境界。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此偈創作于佛教發展時期,當時修行者眾多,存在不同的修行觀念和方法,作者可能針對一些錯誤的修行傾向創作此偈,以引導人們走向正確的修行道路。
這首偈主旨是勸人摒棄錯誤的修行觀念和執著,追求真正的覺悟。其以直白的語言和生動的比喻闡述佛理,在佛教偈語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對后世修行者有啟示作用。
陌上春風破酒顏,馬頭珠絡響珊珊。歸來院落已深夜,滿地月明花影寒。
春難度。歌滿闋,酒萬舉。喉欲破,腸欲腐。風光滿天已不暮。春難度。
才歡悅,早間別,痛煞俺好難割舍。畫船兒載將春去也!空留下半江明月。
斗折清江接暮林,墮江殘月水浮金。松間有風自成曲,清坐不須重整琴。
日暮空林野鳥歌,新墳古冢滿山阿。不知白骨埋多少,依舊青山四面多。
暮歸走馬沙河塘,爐煙裊裊十里香。朝行曳杖青牛嶺,寒泉咽咽千山靜。君勿笑老僧,耳聾喚不聞,百年俱是可憐人。明朝且復城中去,白云卻在題詩處。
轉蓬悲杜甫,命駕愧張翰。把酒忘年老,聽詩坐夜闌。不趨龍尾道,休上虎須灘。白屋真堪樂,青山且共看。
貂帽護寒沙,冰天閱歲華。斷溪駝聽水,密雪犬行車。云盡難尋雁,春深未識花。昔人奇絕處,八月解乘槎。
客有羅浮君,羽衣行翩翩。長揖謝世事,鍊性三十春。沆瀣不滿口,貌如藐姑神。問道廣成子,空同高嶙峋。掛瓢椅樹枝,振舄天風門。朅來吊延陵,晤言東海濱。示我紫尸術,挺身入層云。誓將結瑤華,引手長相親。
貪看江草間江花,不覺移舟著淺沙。數筆瀟湘春自曉,橘叢離落露人家。
種荷淥池中,荷生葉猶紫。掠萍逐蛙蟈,恐畏傷荷蕊。荷心有露珠,的皪無泥滓。荷根有藕絲,纏綿誰得似。
翠輦檀車往復回,風情九陌障塵埃。錦袍公子呼鷹出,茜帽僧官躍馬來。云外笙歌聲宛轉,水邊樓閣勢崔嵬。少年自有看花興,欲賦觀光愧不才。
萬戶千門筑漢宮,巍峨井干與天通。青禽當日銜書降,從此瑤池碧樹紅。
朝來群雀鳴,飲啄在咫尺。謀生我太勞,萬里長為客。
一覽滄溟,無邊空闊,遙天幾簇云奔。驀狂飆倒卷,白日都昏。瀾回水立沖天濕,送孤帆欲渡龍門。有人彈亸髻,蓮窗危坐,弦撥金昆。衫袖盡上潮痕。看魚龍舞罷,浴出金盆。有松醪一盞,遙酹天根。姮娥寂寞清虛府,問波濤可許平吞。茫茫誰省錦衾角枕,飄落驚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