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寶掌和尚臨滅示徒慧云偈
本來無生死,今亦示生死。
我得去住心,他生復來此。
本來無生死,今亦示生死。
我得去住心,他生復來此。
本質上并沒有生死之分,如今也來示現生死之相。我已能自在掌控去留之心,來世還會再回到這里。
去住心:指能自由掌控生死去留的心境。
千歲寶掌和尚為中印度人,傳說生于周威烈王十二年,魏晉時到中國,梁時晤達摩開悟,遍歷江浙名山。此偈是他臨終時對徒弟慧云所說,體現其對生死的感悟。不過其生平事跡多有附會成分。
此偈主旨是表達對生死的超脫態度,特點是語言直白、哲理深刻。雖事跡存疑,但反映了佛教對生死的思考,在佛教偈語中有一定價值。
憂國愿時平,思鄉愛短程。麻衣霜后薄,烽火夜深明。蓐食催宵發,山行趁曉晴。春暉常在目,寸草若為情。
浮家一舸逐鴟夷,瀛海微茫渺所思。直欲星槎天上去,何如雪艇月中移。窗開山木聽溪放,簾捲江花看水嬉。獨倚飛軒瞰歸鳥,楚云湘雨念深期。
采菊東籬下,南山入望時。葛巾新燒酒,正耐晚風吹。
投老投閒袖久通,何妨搔首鬢如蓬。故人索我形骸外,春事開予笑語中。別去未幾情似闊,詩成倏至福何洪。倦從遠役寧株守,人訝相從臭味同。
已后湖州禿鬢翁,喜君揮掃有遺風。幻成殢雨熹晴態,盡使塵凡一洗空。
昔有莫愁女,因之名此湖。不知愁底事,可有見憐無。
為愛臨流趣,作舟住水涯。窗依紅蓼岸,門對白蘆花。一棹行千里,三篙過數家。歸來迷晚霧,惟見夕陽斜。
萍槎無柰此離襟,堪聽南冠更楚吟。遠樹依依浮浦出,澄江脈脈向秋深。星河未蝕干將氣,塵土空懷壯士金。北往南來將底事,倚看孤鶴背楓林。
炎方信巨麗,海嶠彌光輝。沖波迅交屬,斷岫崒相圍。銅乳隱云穴,金膏被石埼。青林互繚繞,玉草競芳菲。嶺戍接丹徼,縣齋當翠微。褰開盡洲島,偃臥同巖扉。高閣祗自閉,鳴琴方獨揮。心和物皆定,欲靜神來依。靈境邈難測,異人游豈稀。虛無翡翠蓋,髣髴芙蓉衣。安邑儻可累,吾將從此歸。
夜醒窗櫳明,疑已破曉矣。蜷縮寒被中,曉亦不欲起。忽聞藐姑來,披衣急曳屣。姍姍其來遲,能來亦可喜。如何冰冷姿,大施化妝技。即有納污處,居然亦甚美。
侯家妙墨異人方,蚤歲曾供白玉堂。樸樕霜花收兔葉,淋漓天藻動龍香。文章敢謂抽金匱,圭璧仍煩出錦囊。留取松梅千斛在,蘭亭高興屬流觴。
二趙俱趙產,魏生復魏人。已欣照乘色,重以連城珍。再刖恒泣楚,完歸翻過秦。沾沾余自得,不作暗投論。
懶將功業勒燕然,閉戶深居二十年。嗟尚強顏紆郡紱,老來猶未得歸田。
卷中識盡古來人,筆下文章日日新。萬里從親海邊縣,要令南國見麒麟。君房言語妙知名,元凱春秋癖已成。作者風流公莫讓,要令江海聽文鳴。看罷吳山看越山,一帆千里玩風瀾。令人頗憶羊裘老,為釣桐廬七里灘。解知身世兩鴻毛,肯羨一鉤連六鰲。有口惟宜醉醇酒,時時痛飲讀離騷。梅雨晴時荔子丹,絳囊青幄共檀欒。按圖讀譜嘗珍品,大勝關西苜蓿盤。泉南南浦是南溟,瘴霧熏人不用醒。想對文書搔首罷,刺桐花下學蘭亭。甌閩接壤氣多同,只恐泉南有颶風。撅虹見時定翻海,禦寒裘褐要重重。粵藤玉板澤于脂,歙婺隃糜理勝犀。歸日錦囊詩幾許,七閩當有數千題。
重巖飛閣近天門,俯瞰群峰勢獨尊。晚秀倚空徒自鑒,草玄無上與誰論。心同云漢形俱外,目對星辰意不繁。踏遍且歸山盡處,妙高終日到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