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廬山
東過匡廬忍醉眠,雙眸盡日掛危巔。
壓低吳楚殽涵水,約破云霞獨倚天。
一面峭來無鳥徑,數峰狂欲趁漁船。
江人莫笑偏凝望,卜隱長思瀑布前。
東過匡廬忍醉眠,雙眸盡日掛危巔。
壓低吳楚殽涵水,約破云霞獨倚天。
一面峭來無鳥徑,數峰狂欲趁漁船。
江人莫笑偏凝望,卜隱長思瀑布前。
向東經過廬山怎忍心醉眠,一整天雙眼都望著那高聳的山巔。廬山仿佛壓低了吳楚大地,隔開了云霞獨自倚天而立。山的一面陡峭得沒有鳥兒能飛過的路徑,幾座山峰好似瘋狂地要追趕著漁船。江邊的人不要笑話我癡癡凝望,我一直想著在瀑布前隱居。
匡廬:指廬山。
危巔:高聳的山頂。
殽涵水:“殽”或作“遙”,這里可能指遠處的江水。約破:隔開。
趁:追趕。
卜隱:選擇隱居之地。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從詩中可推測,詩人在路過廬山時,被廬山的壯麗景色所震撼,從而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心境開闊,對自然美景充滿向往。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廬山,突出其雄偉險峻。特點是意象宏大、意境雄渾、手法多樣。在文學史上,為描寫廬山的詩作增添了獨特的一筆,展現了廬山在詩人筆下的別樣魅力。
滬海攀留不覺秋,輕裝泣別獨西游。朝朝鳥語調鶯舌,夜夜風聲撼石頭。亦愿蠟灰從此冷,又愁雁帛有時休。踟躕進退真無那,始信抽刀難斷流。
自是梯仙第一才,豈無清夢到蓬萊。書飛南岳夫人下,燕罷西池阿母回。高浪駕天懸玉闕,絳霞扶日近瑤臺。三山金記應相授,曳杖行看出九垓。
萬井人家鋪地錦,九衢樓閣畫幃屏。
銅駝巷陌棘風涼,尚記東都舊帝鄉。甲馬營空云氣遠,杜鵑聲老洛園荒。天開地辟人才出,風起云飛汗竹香。倘得行窩容我老,春風借地種姚黃。
老篙回我舟,沙墺晚煙起。蒼茫魚鹽場,寂歷鼓吹里。人民悲舊王,歲月祀遺趾。終捐玉幾研,不救朱弓矢。東西八駿馬,今古萬螻蟻。此事如或然,須湔會稽水。
蠲滌盞斝,巾帨而升。挹彼注茲,酒醴維清。洋洋在上,享于克誠。神其孚佑,以厚民生。
癡兒安得妄評彈,剛道空花用處難。最是香能蠲客醉,更如玉可滅人瘢。
山通一水徑皇都,多少英豪出此途。傳我飛來元羽翼,好風吹送過天衢。
誰家竹可款,何處酒難忘。
風軋云低,寒催臘近,畫堂和氣先春。玳筵初啟,佳會慶生辰。漏轉高張寶炬,重簾邃、深炷爐薰。歡聲里,清歌閑發,一曲繞梁塵。慈闈,春不老,山河象服,恩被絲綸。占人間榮貴,蘭玉詵詵。便好金尊盡醉,殷勤勸、須滿十分。深深愿,斑衣拜舞,千歲奉靈椿。
秋陽鑠金石,康莊晝如焚。乘軒及負荷,累足朝市門。揮汗散凌雨,騰埃播長云。隋珠彈黃雀,貴賤誰復論。安知北窗下,乃有羲皇人。高臥挹清風,翛然遠世紛。綠琴寂繁奏,白醅漉綸巾。井水患甘旨,膏蘭困明芬。何用結廬地,喧填走車輪。
北地胭脂晚卸裝,南來春怨落昭陽。玉顏自倚寒鴉色,不道人呼兩面羌。
斗色俄看散楚墟,青袍猶憶上公車。十年風雪淹行卷,萬死乾坤逐謗書。冠掛尚留神武恨,壁空誰問茂陵居。相思忍誦招魂曲,滿目陳編涕淚馀。
翠筱玲瓏擬舜英,江花江草舊知名。卻嫌形遠聲徒邇,欲使心堅跡并明。當曉聞雞期莫逆,即因為蒂待交并。私更小字私相喚,舍此良無可慰情。
我行半天下,始到東海隅。水落嶕石出,中飛兩鵜鶘。情知瑰奇產,勢與險阻俱。在夷豈必陋,雖圣猶乘桴。吭風丹穴鳳,尾雨青丘狐。幸隨任公子,不愧七尺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