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
狐能化美女,貍亦作書生。
誰知異物類,幻惑同人形。
變化尚非艱,操心良獨難。
欲辨真與偽,愿磨心鏡看。(同前卷四)。
狐能化美女,貍亦作書生。
誰知異物類,幻惑同人形。
變化尚非艱,操心良獨難。
欲辨真與偽,愿磨心鏡看。(同前卷四)。
狐貍能夠變化成美女,貍貓也能化作書生。誰能料到這些異類,能幻化成和人一樣的模樣。它們變化并不艱難,堅守本心卻實在困難。要辨別事物的真假,希望能磨亮心鏡去審視。
異物類:指狐貍、貍貓等異類。
幻惑:幻化迷惑。
操心:指堅守本心。
心鏡:指內心的智慧和判斷力。
具體創作背景不詳,但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創作于作者對社會上虛偽欺詐現象有所感觸之時,看到一些人表里不一,如同異類幻化人形,從而有感而發。
這首詩主旨在于告誡人們要警惕世間的虛假,學會辨別真偽。其突出特點是借物喻人,以狐貍、貍貓的幻化來反映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以其質樸的語言和深刻的哲理,展現了一定的思想價值。
銅鉦掛樹春陽午。綠毛綬帶隨風舞。觸索起驚疑。烏飛花亦飛。天絲飏不斷。理去心還亂。咿喔下鄰雞。燕雙人獨棲。
誰家花柳暗門邊,投憩同維藥玉船。醉臥黃鸝新弄舌,一聲喚起小窗眠。
桐陰如蓋午風涼,沉水香消白晝長。觸手殘編隨意看,一時書卷亂堆床。
一紙行書兩絕詩,遂良須鬢已成絲。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
赤日臨山沼,荷花氣獨清。一亭蒲葦合,鸛鶴向人鳴。
遠通羅刈國,近接梵王臺。海客然犀入,山人采乳回。林間無日月,地底有風雷。聞道蜿蜒去,寒潮自往來。
瑯玕百尺俯清流,直干凌云耐素秋。六琯已裁鳴鳳律,一竿還上釣魚鉤。飄飖志適煙霞迥,欸乃歌長水石幽。遠浦澄潭隨所適,此身何似到瀛洲。
江湖難比山林住。種果父勝刺船父??创夯ㄓ挚辞锘?,不管顛風狂雨。盡人間白浪滔天,我自醉歌眠去。到中流手腳忙時,則靠著柴扉深處。
先生筑堂依林皋,繞屋杉松浮翠濤。烏皮靈壽扶鶴發,項有千歲雙垂絳。小孫踉蹡竹馬戲,大孫綵衣花底翱。有耳不聆阛阓音,有目不識簿領曹。鶯啼燕語日高起,羽觴沉沉浮春醪。君不見非熊老人釣清渭,丸十鷹揚亦勞瘁。
燭似無情還有情,酒邊故故弄昏明。宴酣盡道誰能覺,□□□□玉笛聲。
歡伯平生數往還,個中城郭未嘗關。暮歸健倒三四五,憑仗酪奴扶玉山。
天風吹送玉鸞回,洞口桃花幾度開。何物癡兒不知量,敢將俗念涴仙臺。
流落炎州未足嗟,乾坤隨寓即為家。昔賢此是投荒地,異事今傳入夢槎。高節崢嶒昭日月,浮榮聚散等云霞。愛君不得從君去,目斷南天嶺樹斜。
落葉當階人未埽,秋園一片商音。蕭蕭摵摵總難尋。明河何處雨,白月幾家砧。點水便為槎上客,渦旋籬角墻陰。薄寒侵袖且橫琴。不知風乍定,惟有候蟲吟。
櫻筍方夭麥報秋,梅黃雨過水平疇。春歸欲帶春風韻,枝上一聲黃栗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