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廿四氣詩 夏至五月中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
龍潛淥水坑,火助太陽宮。
過雨頻飛電,行云屢帶虹。
蕤賓移去后,二氣各西東。
處處聞蟬響,須知五月中。
龍潛淥水坑,火助太陽宮。
過雨頻飛電,行云屢帶虹。
蕤賓移去后,二氣各西東。
處處都能聽到蟬兒的鳴響,由此可知已到農歷五月中旬(夏至時節)。龍星潛藏在碧綠的水池上空,火勢助長著太陽的威力。陣雨過后頻繁劃過閃電,流動的云層常常掛著彩虹。蕤賓律對應的夏至過去之后,陰陽二氣開始各自向相反方向變化。
五月中:農歷五月中旬,夏至通常在農歷五月中。
龍潛:指夏季龍星(東方蒼龍七宿)的位置,夏至時龍星潛伏于南方低空。
淥(lù)水:清水。
火助太陽宮:火指火氣,太陽宮指太陽的位置,夏至陽氣極盛。
蕤(ruí)賓:十二律中的陽律之一,對應夏至節氣。
二氣:陰陽二氣,夏至后陽氣漸衰、陰氣漸生。
此詩為唐代詩人元稹《詠廿四氣詩》組詩之一,組詩共二十四首,每首對應一個節氣。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第十個節氣,此時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此后陽氣盛極轉衰、陰氣漸生。詩人通過觀察蟬鳴、雷雨、虹等物候,結合音律(蕤賓)和陰陽理論創作此詩,反映唐代對節氣文化的重視。
全詩緊扣夏至節氣特征,以蟬鳴起興,描繪龍潛、雷雨、虹等典型景象,結合音律與陰陽理論,展現夏至自然變化與節氣規律。語言平實而富知識性,是唐代節氣詩歌的典型代表,體現古人對自然時序的細致觀察與認知。
山中歲晏意何如,莫訝長安闕報書。魂夢幾悲池畔草,封題少遇海邊魚。百年病骨風霜后,千里鄉心涕淚馀。望斷石門秋夜月,故人獨掩白云廬。
好山如畫隔蒼煙,洗耳空懷第二泉。要識太平涵育久,古城為路半無磚。
巢湖小龍子,作鎮版磯頭。游戲騰玄象,端居拱赤虬。兩峰攢馬耳,一水挾鴻溝。遙寄新詩句,明珠或見投。
畫闌日日和香憑,長恨行人行不定。愁連江上去來潮,夢接天涯長短嶺。花枝腸斷雙鸞鏡,窈窕自憐紅淚影。妾心猶恐不分明,化作春冰沉古井。
歲盡歸期尚杳然,不知汝病復誰憐。隔鄰兒女燈前笑,客舍愁中正獨眠。
憶初賜謁銅鞮宮,玉壺長傾琥珀紅。已誇相如賦梁雪,復遣季札論唐風。寸丹永隔天漢外,尺素忽飛江海東。總饒縞纻敢言贈,欲報瓊瑤無與同。
小朵遙岑隔翠漪,背籠衣袖立多時。暗香浮處催詩句,落葉昏黃分外奇。
夾道長松風聒聒,滿溝亂石水泠泠。斷云銜雨溪南去,失卻長山一半青。
自君之出矣,妾自奉尊嫜。知君不思妾,亦當思故鄉。
蓮蓬結子桂飄香,開放神州文事昌。騷苑群英風四海,瀛園雋秀聚重陽。弘揚國粹歌時代,共播詩聲繼漢唐。今日華堂雙璧合,昌黎舊治譜新章。
乾元門上赭袍光,雉扇初開散御香。郊祀一千年運祚,赦書三萬里封疆。人間草木沾皇澤,天上咸韶送壽觴。惆悵昔年曾侍從,而今翻似鼠拖腸。
脘膈生痰謝酒觴,菜羹麥飯且家常。山追舊眺今成懶,事喜新聞背已忘。春水試竿漁檻凈,午風丸藥鳥窗涼。秖須如此成消遣,種種塵緣與老妨。
代祀躬趨黃木灣,歸朝仍綴紫宸班。識高京兆囊封后,道在河汾戶屨間。迎日講筵瞻鳳扆,吁天經術動龍顏。異時歸窆藏書穴,好在南湖疊嶂山。
擊筑醉燕市,躍馬佩吳鉤。白玉酬歌笑,黃金散故□。留滯防人面,凄其損客心。春來每起早,蘭澤一長吟。
高樓春多風日妍,瑣窗璚闌縈素煙。水晶簾捲香散席,瑤芳吹入琴中弦。美人手度陽春曲,水意山情斷還續。三山鸞鶴夜飛來,佩環搖曳玲瓏玉。琴聲宛轉響春空,滿樓白月梨花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