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巖山
千古仙居物象饒,道成丹熟晝升霄。
巖前寶磬轉松韻,洞口靈池應海潮。
崖折百花遲日晚,鶴歸清夜唳聲遙。
登臨漸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橋。
千古仙居物象饒,道成丹熟晝升霄。
巖前寶磬轉松韻,洞口靈池應海潮。
崖折百花遲日晚,鶴歸清夜唳聲遙。
登臨漸到希夷境,手拂行云度石橋。
千古以來的神仙居所自然景物豐饒,修道成功丹藥煉成便在白日飛升天界。山巖前寶磬聲與松濤韻交織回蕩,洞口靈秀的水池與海潮漲落相應和。山崖邊百花在遲暮陽光中低垂,仙鶴在清冷夜晚歸來,鳴叫聲悠遠。攀登間逐漸到達虛寂玄妙之境,伸手拂開流動云靄走過石橋。
仙居:神仙居住之地,此指西巖山。
物象饒:自然景物豐富。饒,豐饒。
道成丹熟:道家修煉成功,丹藥煉成。丹,道教丹藥,認為服之可成仙。
晝升霄:白天飛升天界。霄,天空,此指仙界。
寶磬:道教或佛教法器,此處指巖前的石磬或人工敲擊的磬。
靈池:有靈性的水池,或指山間清澈水池。
應海潮:與海潮漲落相應和,形容靈池水位或聲音呼應。
遲日:傍晚的陽光。
唳聲:鶴鳴。
希夷境:出自《老子》‘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指虛寂玄妙之境。
行云:流動的云。
此詩具體創作背景不詳,當為詩人游覽西巖山時所作。詩中描繪西巖山的仙異景象,或反映其對道家文化的關注與對超脫境界的向往。
《西巖山》以仙景為核心,通過寶磬松韻、靈池應潮、鶴歸清夜等細節,勾勒出西巖山的玄妙之境,表達對道家超脫境界的追求。詩中意象空靈,語言凝練,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與道教文化的深刻感悟。
生絹六幅淡墨圖,伊人筆端有造化。驊騮汗血捉電光,牯牸倦耕眠草下。
陂塘漠漠煙雨后,出水群魚戲瀟灑。細看物物有生意,不比尋常能畫者。
請君就此三景中,揮毫添我作漁翁。岸頭孤石持竿坐,白鷺同居蒲葦叢。
有時尋詩出游衍,款段徐行山路遠。奚奴逐后背錦囊,木杪斜陽鴉噪晚。
有時蓑笠過田間,農婦農夫相往還。手放鉏犂吹短笛,日暮青郊黃犢閑。
王孫貴人不識此,此是吾儂佳絕處。掛君圖畫讀吾詩,令人懶踏長安路。
道人問我看廬山,地上爭如閣上看。
呈露千峰秋落木,雕鎪萬象客憑欄。
靜中見得天機妙,閑里回觀世路難。
管領風光有微憾,桂花香里酒瓶干。
細讀石屏記,誠然愧我心。
蘭蓀借芳馥,金石假聲音。
俗子方騰謗,朋儔合獻箴。
分為無用物,白發委山林。
幽亭何處尋,巖樹碧森森。
獨坐生云石,少安經世心。
伴人雙鶴立,多事一蟬吟。
提劍翻然起,中原秋草深。
廣東經略使,今古幾人賢。
陛下用一士,民間有二天。
清風排瘴雨,廉德照貪泉。
龍節生光彩,鸞車奏凱旋。
旱潦并為虐,三農哭歲饑。
當秋谷價貴,出廣米船稀。
救死知吾拙,謀生恐計非。
固窮君子事,辦采北山薇。
自飲長沙酒,春風幾醉醒。
江波隨意綠,山色為誰青。
鳥好因人好,龜靈不己靈。
江蘺與杜若,何幸入騷經。
衰年百病身,淳祐五年春。
塵世自多事,風光又一新。
鄉人方拜相,野客自垂綸。
說與煙波侶,海濱非渭濱。
黃巖萬家縣,山海界民居。
百里蜀中秀,一廉天下無。
財多能辦否,官滿賦歸歟。
已作青云料,猶驚急急符。
圣朝開寶歷,淳祐四年春。
生自前丁亥,今逢兩甲辰。
黃粱一夢覺,青鏡二毛新。
七十八歲叟,乾坤有幾人。
野人何得以詩鳴,落魄騎馿走帝京。
白發半頭驚歲月,虛名一日動公卿。
頗思湖上春風約,不柰樓頭夜雨聲。
柳外斷云篩日影,試聽幽鳥話新晴。
愁來須強遣,老去只求安。
酒熟思招客,詩成勝得官。
梅花天下白,雪片夜深寒。
衲被蒙頭睡,翛然百慮寬。
不能鬰鬰窟中藏,大笑出門游四方。
與世周旋持酒盞,觀人勝敗坐碁坊。
倒餐甘蔗入佳境,晝著錦衣歸故鄉。
此志十年猶未遂,倚樓心事楚天長。
棹入黃蘆浦,驚飛白鷺群。
霜華濃似雪,水氣盛于云。
市遠炭增價,天寒酒策勛。
同舟有佳士,擁被共論文。
人生安分即逍遙,莫向明時嘆不遭。
赫赫幾時還寂寂,閑閑到底勝勞勞。
一心似水惟平好,萬事如棋不著高。
王謝功名有遺恨,爭如劉阮醉陶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