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八十一
四大本無情,清虛無色聲。達人悟空理,知法本無生。
諸佛常現前,妙德亦同行。無無無障礙,心牛不肯耕。
四大本無情,清虛無色聲。達人悟空理,知法本無生。
諸佛常現前,妙德亦同行。無無無障礙,心牛不肯耕。
地水火風四大元素本無情感,空虛清凈之中沒有聲色之相。通達之人悟得空性至理,了知萬法本自無生無滅。諸佛常在眼前顯現,具妙德者亦同路而行。超越對'無'的執著更無阻礙,心識如牛卻不愿耕耘修行。
四大:佛教術語,指地、水、火、風四種構成物質世界的基本元素,此處代指物質存在。
達人:通達佛理、領悟空性的修行者。
空理:佛教核心思想,指一切事物無固定自性,本質為空。
無生:佛教術語,指萬法本無生滅,是涅槃的根本義理。
妙德:指具有殊勝德行的圣者或菩薩。
心牛:佛教常用比喻,以'牛'喻心識,'不肯耕'喻心識懈怠,不愿精進修行。
詩偈為佛教禪宗常用傳教載體,多由高僧闡釋佛理。此詩應作于唐代(禪宗興盛時期),可能是禪師為開示弟子而作,旨在強調'空性智慧'與'心識修行'的重要性,反映禪宗'明心見性'的核心思想。
全詩以佛教空性為核心,先論'四大皆空''萬法無生'的義理,再以'心牛不肯耕'比喻心識懈怠之弊,體現禪宗直指本心的修行特色。語言凝練,哲理深刻,是禪宗詩偈的典型代表。
歇駕止行警,回輿暫游識。清道巡丘壑,緩步肆登陟。雁行上差池,羊腸轉相逼。歷覽窮天步,矖矚盡地域。南城連地險,北顧臨水側。深潭下無底,高岸長不測。舊嶼石若構,新洲花如織。
靜院鶯啼竹,幽闌蝶在花。登臨轉惆悵,斜日兩三家。
浮丘仙袂風中挹,子晉吹笙月下聞。翠蓋霓裳君過我,尻輿神馬我從君。人生塵土不可耐,天上高寒定自嘉。但約麻姑擘麟脯,莫尋句漏問丹砂。
子夜聽風雨,雞晨看綠絳。花開兩岸對妖嬈。誰弄琴箏還做相如調?慢品流云味,香心醉幾朝。踟躕登上小河橋。羞見阿郎遮就一芭蕉。
誰兼富壽與多男,最是君家樂且耽。百歲光陰甫強半,一樓花萼漸成三。岡陵頌溢安仁賦,龍鳳名高浚仲談。不盡犀錢娛燕喜,桂叢偏近菊花潭。
海邦氣候異中州,襆被來時八月秋。滿枕松聲眠月露,夜深仍與被為仇。
聞道漳河日,君為佐郡賢。賦裁銅雀下,杯引玉魚邊。未老身難隱,成童道已傳。千金方不少,內外葛洪篇。
長川急雨下輕舟,煙草離離自喚愁。托契漫憐年少日,論交常向古人求。陳遵舊誼推先輩,劉協新文絕后流。早晚飛鴻過京邑,幸題尺素慰沈憂。
翠微堆里隱云煙,石縛藤蘿小洞天。常篆丹符驅木魅,每呼山鬼汲溪泉。養成玉座千年石,煉過河車九轉鉛。記得潛虛真伴侶,出門爭贈買山錢。
塵機暫已忘,塵事日應遠。試看徑中苔,朝來深與淺。
石路沿溪雜鳥群,楓林過盡嶺頭分。三秋有客來紅葉,一夕同師語白云。山果暗從霜里落,獸香靜向月中焚。無端又下嚴城去,清梵疏鐘漸不聞。
落落寒云曉不流,是誰能寄語、竹窗幽。遠懷如畫一天秋,鐘徐歇、獨自倚層樓。點點鬢霜稠,十年山水夢、未全收。相期人在別峰頭,閑鷗意、煙雨又扁舟。
抱琴沖雪又沖風,二老風流阿堵中。未似村翁眵抹眼,火爐頭上話年豐。
僻郡蕭條鄉信疏,自甘寥落守寒株。數莖蓬鬢經霜改,一點葵心向日孤。農圃相鄰成噲伍,詩書有志慕顏徒。儻來榮辱渾閒事,懶對溪山詠八愚。
都門飛羽書,冰雪走胡騎。只見塞云愁,那知塞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