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十六
無貪勝布施,無癡勝坐禪。
無瞋勝持戒,無念勝求緣。
盡見(《祖堂集》卷十五作“現”)凡夫事,夜來安樂眠。
寒時向火坐,火本實(《祖堂集》作“寔本”)無煙。
不忌(《祖堂集》作“怕”)黑暗女,不求功德天。
任運生方便,皆同般若船。
若能如是學,功德實無邊。
無貪勝布施,無癡勝坐禪。
無瞋勝持戒,無念勝求緣。
盡見(《祖堂集》卷十五作“現”)凡夫事,夜來安樂眠。
寒時向火坐,火本實(《祖堂集》作“寔本”)無煙。
不忌(《祖堂集》作“怕”)黑暗女,不求功德天。
任運生方便,皆同般若船。
若能如是學,功德實無邊。
不貪婪勝過廣行布施,不愚癡勝過坐禪修行。不嗔怒勝過持守戒律,無妄念勝過追求外緣。看盡了凡夫俗子的世事,夜晚便能安樂入眠。寒冷時圍火而坐,火焰本就沒有實質的煙。不懼怕黑暗中的女子,也不刻意求功德之天。隨順自然生起方便法門,皆如般若智慧之舟。若能如此修學,功德實在無邊無量。
布施:佛教六度之一,指施舍財物或法義。
坐禪:禪修的主要方式,指靜坐觀心。
持戒:遵守佛教戒律,為修行基礎。
求緣:追求外在因緣,指執著于條件。
凡夫:未覺悟的普通人。
般若船:以般若(智慧)為舟,度脫生死苦海。
任運:隨順自然,不刻意造作。
此詩偈為禪宗修行思想的體現,可能出自唐代禪宗祖師之手(《祖堂集》為五代禪宗語錄集)。當時禪宗興盛,強調“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主張超越形式化修行,直契本心。詩中批判執著于布施、坐禪等外在行為,倡導內在心性的修持,契合禪宗“見性成佛”的核心思想。
全詩主旨為倡導超越形式的修行,以無貪、無癡、無嗔、無念的內在心性修持為根本,強調隨順自然(任運)的修行方式。語言通俗,思想深刻,體現了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特質,對理解禪宗修行觀具有典型意義。
瀕湖三寺倚崢嶸,梵剎相高對縣城。 樓殿盡知隨處盛,水林獨愛此中清。 翦開木末檐牙出,鑿破巖腰磴道成。 悟得祖師心印法,禪僧遙指塔燈明。
此地不知誰作宰,即知欲訪恐生嗔。多君官久情如舊,陌路猶能識故人。
連錢出塞蹋沙蓬,豈比當時御史驄。逐北自諳深磧路, 連嘶誰念靜邊功。登山每與青云合,弄影應知碧草同。 今日虜平將換妾,不如羅袖舞春風。
樓上春深乳燕來,半簾花影自徘徊。 子規聲里黃昏月,叫斷東風夢不回。
熏風池館新篁,片紅飛盡驚梅雨。紈扇初裁,羅衣乍試,又逢重午。萬戶千門,游人爭出,俱懸艾虎。看碧蒲縈恨,朱榴沾醉,似續離騷舊譜。 惆悵韶華易換,最關心、畫船簫鼓。當年沉水,今朝寒食,依然荊楚。抉目城邊,捧心臺畔,恨垂千古。霎時間惟見,清江一曲,綠蓑漁夫。
一舸歸來,何太晚、鬢絲如織。謾歡息、凄涼往事,盡成陳跡。山迫暮煙浮紫翠,溪搖寒浪翻金碧。看長虹、渴飲下青冥,危欄濕。誰可住,煙蘿側。俗士駕,當回勒。伴巖扃,須是碧云仙客。風月已供無盡藏,溪山更衍清涼國。恨謫仙、蘇二不曾來,無人說。
暖靄浮晴御。鎖垂楊、籠池罩閣,萬絲千縷。池上曉光分宿霧,日近群芳易吐。尋并蒂、闌干凝佇。不信釵頭飛鳳去,但寶刀、被妾還留住。天一笑,萬花妒。 阿嬌正好金屋貯。甚西風、易得蕭疏,扇鸞塵土。一自昭陽扃玉戶,墻角土花無數。況多病、情傷幽素。別殿時聞簫鼓奏,望紅云、冉冉知何處。天尺五,去無路。
云接蒼梧,山莽莽、春浮澤國。江水漲、洞庭相近,漸近空闊。江燕飄飄身似夢,江花草草春如客。望漁春、樵市隔平林,寒煙色。方寸亂,成絲結。離別近,先愁絕。便滿篷風雨,櫓聲孤急。白發論心湖海暮,清樽照影蒼浪窄。看明年、天際下歸舟,應先識。
斗柄回秋律。素蟾飛、冰霜萬里,滿川金碧。得月偏多何處是,惟有橋南第一。正野迥、西風寒寂。丹桂婆娑疏影在,想微瑕、未累千金璧。河漢遠,澹無跡。知君有句酬佳夕。盡高歌、胡床自倚,露漙珠溢。坐到參橫星欲暗,隱隱天低似笠。但絡緯、悲啼催織。吟詠凄涼翻有恨,諒知音、人遠空追憶。誰為置,鄭莊驛。
清陰一架,顆顆蒲萄醉花碧。
長橋春水拍堤沙。疏雨帶殘霞。幾聲脆管何處,橋下有人家。宮樹綠,晚煙斜。噪閑鴉。山光無盡,水風長在,滿面楊花。
十里青山遠,潮平陸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暑,清風襯晚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
成都好,蠶市趁遨游。夜放笙歌喧紫陌,春邀燈火上紅樓。車馬溢瀛洲。人散后,繭館喜綢繆。柳葉已饒煙黛細,桑條何似玉纖柔。立馬看風流。
落日長亭柰爾何,得歸今日又關河。春來鴻雁離群去,江上黿鼉憶客過。
白發故人鄉夢斷,青山是處旅愁多。舊游正及梅花發,一曲誰堪入楚歌。
苦相身為女,卑陋難再陳。 男兒當門戶,墮地自生神。 雄心志四海,萬里望風塵。 女育無欣愛,不為家所珍。 長大逃深室,藏頭羞見人。 垂淚適他鄉,忽如雨絕云。 低頭和顏色,素齒結朱唇。 跪拜無復數,婢妾如嚴賓。 情合同云漢,葵藿仰陽春。 心乖甚水火,百惡集其身。 玉顏隨年變,丈夫多好新。 昔為形與影,今為胡與秦。 胡秦時相見,一絕逾參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