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三十四
霧重日難出,
云厚月朦朧。
有心求覓佛,
晝夜用心功。
見夢言將實,
聞真耳卻聾。
群賊當路坐,
道理若為通。
見性若玲瓏,
多求說處通。
取他凡圣語,
到頭渾是空。
霧重日難出,
云厚月朦朧。
有心求覓佛,
晝夜用心功。
見夢言將實,
聞真耳卻聾。
群賊當路坐,
道理若為通。
見性若玲瓏,
多求說處通。
取他凡圣語,
到頭渾是空。
霧氣濃重,太陽難以升起;云層厚重,月亮顯得朦朧。有心尋求佛法,日夜用功修行。把夢境當作真實來說,聽到真理卻像耳聾一樣充耳不聞。諸多雜念如盜賊坐在路上,真理之道如何能暢通?若能明見本心通透明澈,過多尋求言說反而能通達。執著于凡夫圣人的言語,最終全是虛幻。
霧重:霧氣濃重。
朦朧:模糊不清的樣子。
心功:指用心修行的功夫。
見夢言將實:把夢境中的虛幻之事當作真實來談論。
群賊:比喻內心的雜念、執著等阻礙修行的因素。
見性:佛教術語,指徹見本心、明了佛性。
玲瓏:形容通透明澈的狀態。
凡圣語:凡夫與圣人的言語說教。
渾是空:全是虛幻,沒有實質。
此詩應為唐代禪宗語境下的作品。當時禪宗盛行'明心見性'的修行理念,反對執著于經典文字或外在形式的修行方式。詩人通過自然現象與生活場景的類比,批判時人'外求佛法'的誤區,引導修行者回歸內在本心的覺悟。
全詩圍繞'求佛'主題,先以自然景象隱喻外求之困,再以'見夢言實''聞真耳聾'直指執著之弊,最后點明'見性玲瓏'的修行真諦,強調'凡圣言語皆空',體現禪宗'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核心思想,語言通俗而哲理深刻。
久傷伐木廢,每嘆吾生晚。黃鳥從何來,喬林綠垂幰。忽作相呼聲,朋來無近遠。高翥凌云煙,斜飛集池苑。中有幽谷姿,遲遲下遙巘。群音巧相和,出語獨不婉。啞啞如老烏,聞者弓欲挽。知心有杜鵑,勸爾故園返。
斷當篙師到錫山,片云尼我竹林間。短篷展轉渾無寐,祇聽郵鈴去復還。雨濕桅竿風飐帆,不禁篷漏滴衣單。蒼頭更說無眠處,始信人生行路難。
金翅鳥命終,骨肉盡消散。唯有心不化,圓明光燦爛。龍王取為珠,照破諸黑暗。轉輪得如意,能救一切難。如何在人中,日用而不見?
拍天煙水接瀟湘,蘆葦秋風葉葉涼。何處漁郎夜吹笛,雁群驚起不成行。
為語操舟者,中流好著篙。微風生浦溆,一水盡波濤。彼岸渺無際,予心郁以陶。何時群動息,輕棹過江皋。
春氣陰沈寒料峭,寂坐看梨花。冷淡幽情自一家。微雨濕鉛華。節近清明深院里,醉夢一枝斜。悄夜窗前映雪枒。呼月照仙葩。
洞庭東望海云飛,一棹凌風省使歸。渭北漫愁江樹遠,衡陽真恨塞鴻稀。金山寺近連秋浦,黃鶴樓高倚夕霏。已貴復看頒錦誥,未衰何用著斑衣。鳥回西極千峰碧,花發東郊十里緋。寸草有心何日報,高堂無恙幾時違。天涯蹤跡散還聚,客路懷思渴更饑。明到湖南重回首,君山如畫帶春暉。
晉楚更伯爭雄尊,勢如兩虎挾一豚。玉帛事楚方南轅,晉師已及國北門。鄭有人焉國無小,晉楚雖大談笑了。臨風三嘆酹清樽,注目蒼陂望高鳥。
伊昔洪荒世,衡山佐禹功。巨靈分一掌,明德繼重瞳。岣嶁懸神碣,蓮花落古宮。千秋金簡氣,龍虎郁無窮。
愛汝結室長松陰,白鶴青猿知隱心。丹臺窈窕丘壑靜,紫芝璀璨煙云深。月朗似聞木客嘯,風起恍聽蒼虬吟。人間埃世不可住,安得枕流清俗襟。
雨雪瀟瀟鬢易疏,天涯流落過居諸。三湘兩度逢除夕,溟海經年不寄書。酒歇夜深毛褐短,更闌燈盡紙窗虛。明朝詹尹開龜策,握粟同君問卜居。
寶山門外白蛟宮,獨處千年不嫁雄。頓頓渦涎垂燕子,殷殷霹靂懶蜈蚣。風權近屬誰家掌,日本頻由爾路通。一語稍嗔酬惡雨,量無周處在軍中。
常棣之華,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喪之威,兄弟孔懷。原隰裒矣,兄弟求矣。脊令在原,兄弟急難。每有良朋,況也永嘆。兄弟鬩于墻,外禦其務。每有良朋,烝也無戎。喪亂既平,既安且寧。雖有兄弟,不如友生。儐爾籩豆,飲酒之飫。兄弟既具,和樂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湛。宜爾家室,樂爾妻孥。是究是圖,亶其然乎。
寒臨重閣迥,影帶亂山流。
涅河誰挽洗胡弓,麟閣爭圖第一功。西極夜來瞻正氣,乘槎直泛斗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