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偈 四十六
常聞阿閦佛,擬向東方討。
今日審思維,不動自然到。
語汝守門奴,何須苦煩燥。
我奏父王知,與汝改名號。
破卻有為功,顯示無為道。
常聞阿閦佛,擬向東方討。
今日審思維,不動自然到。
語汝守門奴,何須苦煩燥。
我奏父王知,與汝改名號。
破卻有為功,顯示無為道。
常聽聞阿閦佛,打算到東方去尋找。如今仔細思考,不須行動自然能到達。告訴那守門的人,何必如此苦惱煩躁。我向父王啟奏,給你更改名號。破除有為的功夫,彰顯無為的大道。
阿閦佛:是東方妙喜世界的教主。
審思維:仔細思考。
守門奴:這里可能是一種比喻,指代執著于外在形式、煩惱的人。
有為功:佛教術語,指通過各種具體的修行方法和行為所取得的功效。
無為道:不借助造作、自然而然的大道。
這首詩偈可能創作于佛教思想盛行的時期,詩人或許是一位修行者,在長期的修行過程中對佛法有了深刻的感悟,看到人們在修行中過于執著外在形式而忽略內心,便創作此詩偈以勸誡世人。
這首詩偈主旨是勸人擺脫對有為法的執著,體悟無為之道。其特點是語言通俗,以淺近的話語闡述佛理。在佛教文學中,它為后人理解佛教修行理念提供了一種簡潔而深刻的表達。
陶集沖夷中抗烈,忠義從今欲語誰。道家儒家出游俠,放翁孤抱頗似之。皆奇男子無分別,可憐垂死望王師。歷劫天留團扇面,起扶名教與論詩。
學書尤學劍,愿作萬人豪。韜略輸韓信,威名奪漢高。虞兮生不幸,騅也爾徒勞!蓋世英雄氣,烏江吼怒濤!
都在戎馬倉皇間,也曾三度過黃山。未知云海何天地,已見松虬下壑巒。世代極殊皆至樂,峰巖絕險遂孤扳。他人莫上扶他上,始是豪游并壯還。
江上巍巍屈子祠,光爭日月大名垂。芰荷萬頃明心跡,蘭芷千叢寄夢思。哀郢獨揮遷客淚,懷沙永系楚人悲。試聽夕照龍舟鼓,競為冤魂噪一時。
雙旌迎曉指林廬,五馬逢辰政得輿。西掖舊裁天子詔,名山今睹帝王書。胸中霽月何明甚,筆底清風更穆如。袞職還須補天手,徵黃那復更躊躇。肯將苛政削民廬,好把寬仁答乘輿。襦褲剩誇今日富,春秋欣見有年書。門施水薤何須爾,庭臥桁楊只晏如。擬頌中和獻天子,鯫生無語卻躊躇。
江山已作畫圖看,不為防胡夜駐關。一帶吟秋溪婉曲,半輪窺戶月悠閑。峰前塑馬爭邊勢,紙上談兵續古歡。回味太平時日久,雁聲迢遞入高寒。
子路何嘗肯不情,從人姑爾事虛名。所行唯恐復聞耳,既已聞之且力行。
碧梧寒景物,呈秋象、好秋光。正玉雁南飛,金風西動,白露含霜。瓶中茱萸酒綠,東籬下還見菊花黃。試問人間佳節,一年幾度重陽。共知音一醉紫。霞觴得徜徉。便短發、蕭蕭從渠落帽,也自無妨。龍山高人已往,看龍山依舊晚蒼蒼。樂處須開笑口,休思身在他鄉。
誰家游冶紫騮韁,頗似狂夫舊骕骦。何事閶門朝暮過,又教儂誤上樓望。
浮屠殘鐸舊朝遺,扶杖何須夙有期。雪里敲門僧定后,松間振錫鶴歸時。一爐芋火三更話,七個蒲團百丈規。壁上燈微鐘鼓寂,寒襟如水自應知。
素抱厭塵緣,林居自澹然。鳥啼青澗曲,樵唱暮鐘邊。香幾流松雨,書帷閟竹煙。常時賓客至,隨意煮山泉。
金鱗玉甲青云衣,秋聲已破東風圍。須臾變化雨天下,浮光萬古驚清輝。
一日復一日,一秋復一秋。從頭屈指數,屈指又從頭,烏飛兔走幾時休。
月是巫娥伴,花為宋玉鄰。遠似隔星津。早知離恨苦,莫相親。
昔客瀟湘歲月久,紙上陳人相與友。佳日閑尋門外山,蒼蒼岳麓絕埃垢。愛晚亭抱赤沙湖,一徑楓葉寒泉吼。幾回夜宿云麓宮,蕩出鐘魚摘星斗。棄擲漂流那可道,掛魂木末猿猱守。陳侯舊是耕山人,況系廬墓依林藪。從軍學仕三十年,老活江南柳生肘。敢忘父子飲泣處,上冢還家心語口。大亂屢作墟井閭,血肉蹂踐烽燧厚。祠屋依稀獰虎踞,草樹披靡妖狐走。寫圖寄憤益寄癡,濕寐嵐光猶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