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觀音勢至二菩薩(題擬)
觀音助遠接,勢至輔遙迎。
寶瓶冠上顯,化佛頂前明。
俱游十方剎,持華候九生。
愿以慈悲手,提獎共西行。
觀音助遠接,勢至輔遙迎。
寶瓶冠上顯,化佛頂前明。
俱游十方剎,持華候九生。
愿以慈悲手,提獎共西行。
觀音菩薩助力遠方接引眾生,大勢至菩薩輔助在遠處迎接。寶瓶在冠上顯現光芒,化佛在頭頂前方明亮閃耀。他們一同游歷十方佛剎,手持蓮花等候九品往生之人。愿以慈悲的雙手,提攜鼓勵大家一同前往西方凈土。
觀音:佛教菩薩名,為阿彌陀佛的左脅侍,與阿彌陀佛、大勢至菩薩合稱為“西方三圣”,以慈悲救度眾生著稱。
勢至:即大勢至菩薩,阿彌陀佛的右脅侍,以智慧光明照觸眾生,令眾生得無上力。
寶瓶:觀音菩薩常手持凈瓶,瓶中插有楊柳枝,象征著慈悲和救度。
化佛:指變化所成之佛。
十方剎:指十方世界的佛剎。
九生:指九品往生,即根據眾生的修行和功德,分為九品往生西方凈土。
提獎:提攜鼓勵。
此詩可能創作于佛教盛行的唐代,當時佛教各宗派發展繁榮,凈土宗倡導往生西方凈土的修行方法,受到眾多信眾的推崇。作者可能是一位虔誠的佛教修行者,有感于觀音和勢至二菩薩的慈悲救度,創作此詩以表達對菩薩的贊美和向往西方凈土的心愿。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觀音和勢至二菩薩的慈悲救度,突出了凈土宗的信仰理念。其特點是語言質樸、情感真摯,以簡潔的文字描繪出菩薩的形象和救度眾生的場景。在佛教文學中,這類作品有助于傳播佛教教義,激發信眾的修行熱情。
買得船兒去下湖。
這些天氣近來無。
清和風里綠陰初。
酒不為渠閑放蕩,
詩應嫌我太粗疏。
酒徒詩社復何如。
畏景消煩慮,吟詩續古風。
野花羅檻外,山鳥滿林中。
云氣氤氳合,鶯鳴颯爽同。
無能尋麗句,賦物愧難工。
帆落西江下浙河,
溧陽酒賤醉亡何。
月明正照山公影,
自覺今年白發多。
典秘能辭侍從廬,歸人為我一躊躇。
痛深張掖門前別,訣絕梅花社里書。
稷下舊游那可得,茂陵遺草更何如。
望鄉未把生芻去,策馬西州限有馀。
亞字紅闌簾影繞。莫倚層樓,樓外垂楊道。極目天涯關塞杳。煙痕綠染江南草。
風氣如云窗影裊。無奈啼鵑,喚得春歸早。殘夢初醒寒料峭。閑將佳句調嬌鳥。
仙郎天上訪春來,文藻偏承景運催。大液鏡中行度馬,上林花底坐傾杯。
寒霾九土依稀盡,瑞靄千門次第開。何似傷秋悲宋玉,令人重憶楚蘭臺。
瑞雪凌晨鴉亂飛,支床猶自偃荊扉。四千里外他鄉客,三十年來此布衣。
地逼瑤臺清不寐,劍埋塵土欲生輝。杯光微動閒吟興,何似風流在洛畿。
倏起郊扉念,亟回朝市轅。
君恩如父母,山迥亦乾坤。
援筆醉醒語,攜筇前后村。
是非襟度外,客至總休論。
平生志業有誰先,
落筆文章海內傳。
昨日都城應紙貴,
開簾卻扇見新篇。
梅開塹邊勿渠陋,倚竹長年固成瘦。
風期喚得高人就,幾度行看仍落嗅。
是花佳處絕難摹,思雖宛轉終不如。
我詩有愧渭南趙,君句自續東湖徐。
草色連云暗水陂,掠芹乳燕影差池。游絲惜似春光盡,密罥殘花掛竹枝。
湖水無風似鏡清,湖船日日送人行。垂楊浪許關離別,有限長條無限情。
何必梅花發,相思已不禁。
每逢新歲淺,翻憶舊交深。
臘酒瞢騰意,春盤冷淡心。
遙知草堂上,忍凍亦孤吟。
嫁人對我說,年少莫悲歌。
損瘦朱顏減,那禁愁病多。
升沉隨所遇,志氣敢消磨。
而今當自勵,歲月莫蹉跎。
深院一燈青。孤吟睡未成。聽蕭蕭、葉打疏欞。斷雁數聲更四轉,霜墜影、峭寒生。
花瘦太伶俜。涼蟾繞畫屏。記年時、笑語分明。不信歡場如夢短,尋夢去、夢難成。
珠藏澤自媚,玉蘊山含輝。憑君細調護,至寶人間希。
抑奢以從儉,去偽以返淳。咀嚼六經髓,呵為天下春。
海晏河清日,風調雨順時。大家惜元氣,保此萬年基。
帝德乾坤大,親恩江海深。勉修忠與孝,莫負此生心。
虎口馀生得未曾,先生從此困而升。
儒官縱過英年選,科第何妨晚節登。
師道風行常靄靄,人文日上并蒸蒸。
歸功是藿原非藿,保佑天申信有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