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幷序) 二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
吾出經(一作“绖”)求去,送吾即上道。
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
遶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
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戴密微校作“藐峭”)。
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
徒(《大正藏》作“從”,項、袁謂通“圖”,不誤。)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
吾富有錢時,婦兒看我好。
吾若脫衣裳,與吾疊袍襖。
吾出經(一作“绖”)求去,送吾即上道。
將錢入舍來,見吾滿面笑。
遶吾白鴿旋,恰似鸚鵡鳥。
邂逅暫時貧,看吾即貌哨(戴密微校作“藐峭”)。
人有七貧時,七富還相報。
徒(《大正藏》作“從”,項、袁謂通“圖”,不誤。)財不顧人,且看來時道。
我有錢的時候,老婆孩子都對我很好。我要是脫了衣裳,她們就會馬上幫我疊好袍襖。我出門去辦事,她們就送我上路。我帶著錢回到家里,她們見到我滿臉都是笑容。像白鴿一樣繞著我轉,就像會說話的鸚鵡。一旦我偶然暫時變窮了,她們馬上就對我態度冷淡。人都有多次貧困的時候,也會有多次富裕的時候,富貴貧窮是相互循環的。那些只看重錢財而不顧及人的人,且看看自己將來的下場。
經求:經營求利,指外出謀生、做生意。
遶:同“繞”。
邂逅:偶然、意外。
貌哨:態度冷淡、輕視。
七貧七富:多次貧困和富裕,形容貧富變化無常。
徒財:只看重錢財。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不詳。從詩的內容推測,可能是詩人經歷了生活中的貧富變化,目睹了身邊人在自己不同經濟狀況下的不同態度,從而有感而發創作了此詩。反映了當時社會上普遍存在的一種重財輕人的風氣。
這首詩主旨在于批判世態炎涼、人情冷暖的社會現象。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對比鮮明。在文學史上,它以質樸的語言反映社會現實,為研究當時的社會風氣和民間生活提供了生動的資料。
有酒復有酒,餞子河梁路。離情不可整,風亂道旁樹。
樓前一雨過虛堂,忽有涼飔灑客裳。抱病經時人事減,因君此夕野情長。漸憐蟾影分秋色,愁聽砧聲搗夜霜。坐久天河渾欲曙,驚呼早雁不成行。
大滌洞頭雙徑間,望窮天目但槃跚。如今覓得云根樹,景氣祥飆溢翠寒。
風筵調桂軫,月徑引藤杯。直當花院里,書齋望曉開。
慘禍降臣累可哀,胡天凄望李陵臺。千秋事業刑馀作,一代文章史局開。蠹簡唐虞遙溯上,鴻裁楚漢并傳來。鉤玄索隱三家注,盡附原書衒博該。
言從琪樹里,步出碧江灣。佳景哉生月,流光蕩若環。相逢人出洞,為問客還山。忽有香風至,巖芳擬共攀。
晨雞告熹微,夜鐸響不敵。南街動役車,亂起在朝夕。十年子不來,去欲萬里息。梗修江浦駕,邅回漢皋驛。河冰宵始合,川樹綠猶積。棲棲天下事,皇皇行路客。風塵不共聚,湖山亂無極。閔予說詩書,欲歸失鄉國。老作幕府賓,愿子盍家食。今歸良足欣,殘賊阻于役。
履道坊西,獨樂園中,朝散沙堤似水。擁絳帳生徒,青州從事。喚取鸕鶿杓到,付侍立、清清小童洗。咬春說餅,滿船藥玉,幾甌冰蟻。風味。倩誰擬。似梅瘦春湖,茶香官焙。盡濡甲郫筒,遜伊清綺。曲部休嘲戶小,也浮白、卷波如渴驥。看瀉向、粉盎霜瓷,一色白泱泱地。
歲華又值一陽生,豫汛庭堂賀太平。萬壑金雞天欲曙,四檐霜月雨初晴。學隨年長嗟衰邁,道與時亨荷圣明。間傍溪梅尋嫩蕊,新詩興緒繞虞庭。
偃革逢華旦,三雍識漢儀。明倫先太學,首善自京師。圣主脩文日,諸生望幸時。宸奎在輪奐,萬目仰宏規。當寧敷文德,賢關喜氣多。橫經將正坐,講藝忽投戈。云擁橋門路,風搖辟水波。小臣歌圣化,無地獻菁莪。
憶醉離亭舞翠娥,舉觴同聽渭城歌。故人卻出陽關見,愁問行云奈若何。
子規欲歸歸未得,啼向錢王壽星石。月明血盡人不知,只怪曉山深似碧。
密柳藏燈,柔波款月,晚風池館。花邊酒外,往事記傳嬌盼。最妨他、流鶯妒人,寸心難似芭蕉展。嘆游絲無賴,相隨竟日,未教拋斷。休怨。歡盟變。念綺陌芳韶,那從秋見。愁衾藥裹,畫里真真徒喚。幾曾知、鴛枕舊香,此時一任宵淚浣。恨簾櫳、不礙笙歌,只隔歸來燕。
畫得真如活,華間試展開。黃鶯偷眼覷,不敢下枝來。
羽葆來臨鼓吹停,華林暢飲倒長瓶。萬年天子瞢騰眼,錯認長星作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