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夜行師七唱
一從長發離京城,侍父寒暄經萬程。
上吁玄天低吁地,朝瞻紅日夜瞻星。
諸君喜抵王師所,四顧傷為荊莽坰。
群落妻拏凄泣聲,俄然戎丑萬交橫。
司空淑人頻勸諭,英雄死義無求生。
馬皮遠裹伏波骨,銅柱高標交趾驚。
振旅龍江修戰具,移文鳳闕請增兵。
一從長發離京城,侍父寒暄經萬程。
上吁玄天低吁地,朝瞻紅日夜瞻星。
諸君喜抵王師所,四顧傷為荊莽坰。
群落妻拏凄泣聲,俄然戎丑萬交橫。
司空淑人頻勸諭,英雄死義無求生。
馬皮遠裹伏波骨,銅柱高標交趾驚。
振旅龍江修戰具,移文鳳闕請增兵。
自從長發離開京城,侍奉父親一路寒暄走過萬程。對上向玄天祈禱,對下向大地祈求,早上望著紅日,夜晚望著星辰。諸位高興地抵達王師駐地,環顧四周卻悲傷地發現是荊棘叢生的荒野。村落里妻子兒女凄慘的哭泣聲傳來,忽然敵軍密密麻麻地涌來。司空的夫人多次勸導眾人,英雄為正義而死不應求生。要用馬皮遠裹像伏波將軍那樣的忠骨,要像在交趾立銅柱那樣立下赫赫戰功讓人震驚。整頓軍隊在龍江修整戰具,發文書到朝廷請求增兵。
長發:可能指人名。
寒暄:指應酬、問候。
玄天:指天。
王師:帝王的軍隊。
荊莽坰:荊棘叢生的荒野。坰,遙遠的郊野。
妻拏:妻子和兒女。
戎丑:敵軍。
司空淑人:司空的夫人。淑人,古代命婦的封號。
馬皮遠裹伏波骨:典出東漢馬援,他曾說“男兒要當死于邊野,以馬革裹尸還葬耳”。
銅柱高標交趾驚:東漢馬援平定交趾后,立銅柱以表功。
振旅:整頓軍隊。
移文:發文書。
鳳闕:指朝廷。
由于缺乏具體信息,推測這首詩創作于戰爭時期。詩人可能跟隨軍隊出征,經歷了長途跋涉,目睹了戰爭帶來的荒涼景象和百姓的苦難,從而激發了創作靈感,表達了對戰爭的思考和對軍人使命的認識。
這首詩主旨是展現行軍作戰的過程和軍人的精神風貌。其突出特點是情感真摯、用典恰當。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太知名,但它反映了當時的戰爭生活,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
寂寂齋心夜氣濃,玉河西下鳳樓東。忽驚凡骨留天上,賴有仙僚共雪中。蓮漏暗通風力勁,瑣窗斜映月痕空。大烹本為牛羊薦,鼎鼐調和愧未工。
夜雨過山來,不怕行程遠。點點敲窗喚我醒,怕我多眠懶。到了醒來時,雨又偏離散。坐起推窗覓去蹤,月在云中碾。
恐使詩情渾放閒,故移吟眺入孤攀。春光澹蕩煙中寺,暮色依微雨外山。柳換舊條當戶碧,竹垂新籜滿林斑。也知市巷同三徑,定有求羊數往還。
當年不嫁惜娉婷,拔白施朱作后生。說與旁人須早計,隨宜梳洗莫傾城。
暖雨初收霧尚昏,綠楊深塢杏花村。山中少有凡人到,滿地春陰不掩門。
溪上孤舟月,詩懷分外多。幾年塵土夢,今夜總消磨。
刷羽梁王池,春至欲言歸。牽我東南恨,隨君西北飛。如帷復如薺,歷歷映滄洲。故障千里目,剩作一重愁。
先集看維霰,寒凝氣轉驕。厓枯同隕葉,林凍任封條。古柏難全翠,高松亦半凋。臨風誇玉樹,伴月詫銀橋。臺下歌黃竹,關頭憶紫貂。征夫愁遠道,思婦怨長宵。進退功難定,盈虛道亦昭。寒灰當候琯,孤枕夢春韶。青女機仍伏,玄皇駕獨遙。條風催始歲,愛日轉三朝。六出花爭卸,千巖凍并消。寒還欺宿莽,生已動幽標。開戶迎花信,編籬待藥苗。歡吟邀彩筆,勝事試華鑣。更喜陽和滿,群方樂共饒。
白駒嘉客返,良馬大夫來。爾作同車客,人知入幕才。拜親孤婺出,見子二雛催。著作吾何敢,憑君玉尺裁。
青燈別酒夜沉沉,力負相思自不任。閒里更誰留我醉,興來無復伴君吟。一枝仙桂知難擬,千頃黃陂未厭深。為向荊州王粲道,安排佳境約相尋。
帝子揮戈復故都,三監才略佐鴻圖。扶危不仗蒼髯老,誰奉新王六尺孤。
潮頭帶雨泊江城,宦況儒風一色清。人自天涯瞻日表,道傳東魯下南平。出門劍氣乘時耀,在簴鐘聲待扣鳴。未問去留皆是客,共看秋水不勝情。
百紫千紅一徑深,胭脂為地粉為林。有人來問春何在,向道花間無處尋。
雨后乘舟坐晚涼,美人西望路茫茫。人間是處皆塵土,清靜惟留水一方。
杏梁賓未散,桂宮明欲沈。曖色輕幃里,低光照寶琴。徘徊云髻影,的爍綺疏金。恨君秋月夜,遺我洞房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