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波樂 三十六
你今意況大聰,不語修道有功。
亦無二邊不著,亦復不住太空。
眾生不解執有,只為心里不通。
迷人已南作北,又亦不[辨](辯)西東。
念個癡人學道,終日竟夜忩忩。
只都(項校“覩”)小兒無智,何異世諦盲聾。
你今意況大聰,不語修道有功。
亦無二邊不著,亦復不住太空。
眾生不解執有,只為心里不通。
迷人已南作北,又亦不[辨](辯)西東。
念個癡人學道,終日竟夜忩忩。
只都(項校“覩”)小兒無智,何異世諦盲聾。
你如今的狀態十分聰慧,不言語卻在修道上有成效。既不執著于兩邊,也不停留在虛空的境界。眾生不理解而執著于‘有’,只因為內心不通達。迷惑的人把南當成北,又分不清西和東。有個癡人學道,整日整夜忙忙碌碌。只像個沒智慧的小孩,和不懂世俗道理的盲人聾子沒什么兩樣。
意況:狀態、情況。
二邊:佛教術語,指常見與斷見,或有見與無見等相對的見解。
不住:不執著、不停留。
忩忩:即匆匆,忙碌的樣子。
世諦:佛教術語,指世間的真理、道理。
此詩應是佛教修行者所作,當時佛教思想在社會有一定傳播,很多人學佛修道,但部分人未能真正理解佛理,作者借此詩點化世人。
主旨是勸誡人們學道要明辨真理,不可盲目執著。特點是語言通俗、表意直接。在佛教文學中,為勸誡世人學佛修行提供了生動范例。
望中誰實百芳庭,捲地涼風取次經。入夢姞蘭虛服媚,回心蘇蕙是英靈。孤根托處寧辭忌,沉醉聞時倘可醒。性烈香煎終不悔,起看鴻影入青冥。
云鬢裁新綠,霞衣曳曉紅。待歌凝立翠筵中,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趁拍鸞飛鏡,回身燕□空。莫翻紅袖過簾櫳,怕被楊花勾引嫁東風。
一別松楸又一年,歸來拜掃一茫然。老烏下竹窺盤饤,稚子攀松掛紙錢。心斷野花春色里,愁生杜宇夕陽邊。東風不管流年事,只向西湖送管弦。
倦客囊書棲舊林,如蘭交契歲寒心。行藏與共盟猶在,生死俄分感獨深。喪寶可堪埋白璧,知音端合鑄黃金。茱萸遍插明朝是,回首西風淚滿襟。
云何為人演,離相說如如。心鏡俱空靜,無實亦無虛。心通常嘿用,出世入無馀。梵釋咸恭敬,菩薩亦同居。語是凡夫語,理合釋迦書。若能如是學,不枉用功夫。
爐煙颯颯對團蒲,暮去朝來只自如。還見人間好時節,群陰消盡一陽初。
乘云曾到太清家,玉樹當庭飄素霞。此日歸來湖上見,滿林香雪散瑤華。
陰風碧里鱗鱗瓦,落日紅中縷縷煙。無訟正如高隱地,隆冬方似早春天。州民富庶風光好,誰信常憂滿二年。
處處香棲隱畫梁,夢中誰記舊年芳,逢君花落一回腸。眼底都成渾不似,尊前惟覺意難忘。傷心從道是清狂。
虛檻橫空闊,平郊入望賒。樓臺萬家邑,桃李一川花。雞犬非人世,樵漁亦相家。閒思十年事,倚杖獨咨嗟。
萬里心馳懷故國,千行淚灑望行宮。孤臣不死忠誠在,為報無忘此犬戎。
寅朝飲稀粥,飯后兩束薪。貨得二升米,支我有馀身。身無饑火逼,安余無相神。神安佛土凈,內外絕埃塵。無間說般若,豁達啟關津。火燒家計盡,全成無事人。
林花謝了春紅,太悤悤。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胭脂淚,相留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長東。
春盡馀寒戀敝裘,焚香瀹茗近清修。古人不見來日遠,小睡為佳書味留。太史周南多感憤,賈生湘水悟浮休。境遷不覺塵懷冷,夢入松風萬壑秋。
野外蕭條景更佳,牧童將犢臥晴沙。白鷗長繞分魚市,紅杏深藏賣酒家。倦向客程添懊惱,老看春事厭紛嘩。田翁也學青門隱,料理荒畦自種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