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幷序) 四十四
地下須夫急,逢頭取次捉。
一家抽一個,勘數申(項校作“由”,通“猶”)未足。
科出排門夫,不許私遮卻(戴謂此字衍)曲。
合去取正身,名字付司錄。
棒驅火急走,向前任縛束。
地下須夫急,逢頭取次捉。
一家抽一個,勘數申(項校作“由”,通“猶”)未足。
科出排門夫,不許私遮卻(戴謂此字衍)曲。
合去取正身,名字付司錄。
棒驅火急走,向前任縛束。
地下急需征發民夫,見到合適的人就依次抓捕。每家抽一個人,統計人數發現還不夠。攤派征發民夫,不許私下躲避。應該去的要本人前往,把名字交給司錄。用棍棒驅趕著讓他們火急趕路,任人捆綁約束。
須:需要。
取次:依次,陸續。
勘數:統計數目。
申:此處項校作“由”,通“猶”,還。
科出:攤派征發。
排門夫:挨家挨戶征發的民夫。
遮卻:躲避。
正身:本人。
司錄:官名,掌總錄諸曹文簿。
此詩可能創作于戰亂或社會動蕩時期,官府為滿足軍事或其他需求,急需大量勞動力,于是挨家挨戶征發民夫,百姓生活困苦。
這首詩主旨是反映官府征夫給百姓帶來的痛苦。其突出特點是語言直白,真實描繪社會現實。在文學史上,它為研究當時社會狀況提供了珍貴資料。
忘機狎群鳥,朝去暮還回。飲啄得無懼,樊籠不待開。鶴田分滯穗,燕語下香臺。獨有山梁雉,長饑喚不來。
猗猗南山竹,并生凡卉叢。歲晏多霜雪,見別蕭艾中。我欲食鹓雛,千歲不一逢。留之和律呂,截作嶰谷筒。一變為清商,日暮來悲風。清泉溉石根,上有白云封。虛心抱靜節,知音為誰容。不如歸去來,一竿釣清灃。
林霏將欲斂,瓜地正堪耘。隔竹頻呼酒,開軒一待君。拿音出浦遠,人影過橋分。莫謂馀西日,臨堂見碧云。
小雨送殘暑,新涼入郊墟。丹葉互明滅,玄云時卷舒。行蟻尚移垤,盤蝸已伏廬。翛翛風響變,零落扇思疏。披衣趁雞晨,耿耿殘月曙。林表霽霞升,青紅滿云樹。涼蟬猶抱葉,寒蟲欲壞戶。行行繞黃菊,狼藉衣上露。
拋卻長竿卷卻絲,手攜蓑笠獻新詩。果然月照池如鏡,不是漁人下釣時。
甚矣吾衰秪自知,君恩未報乞歸遲。經年不作周公夢,荒徑空懸靖節思。荔子丹時違北枕,菊花黃處到東籬。撥愁強病梳遺發,且索殘梅一賦詩。
新梧樹傍舊桐栽,俱自青山寺里來。幾見霜黃春又綠,有詩空和鳳凰臺。
赤龍飛作漢,玄鳥降生商。帝統還中夏,皇靈戀故鄉。光華金鏡在,精爽玉衣揚。終古枌榆社,人祠太上皇。
高會莫匆匆,魚腸把似公。睥睨寸心在,慷慨百壺空。客散平原夜,波寒易水風。秦讎不能報,淚落酒杯紅。
夕佳亭畔駐游車,鶯宿梅邊品抹茶。垂老未甘才思盡,猶將綺語付狂花。
江草引行路,水風吹渡橋。故人家咫尺,門外是春潮。
閉戶常翻王局文,科頭袒背對晴曛。人嘲人解從人意,不學當年揚子云。
日月開虞代,風聲變五弦。牂牁流不返,南狩是何年。瘴雨摧蘺芷,東風怨杜鵑。容華銷旅食,淚盡百蠻天。
寡妹城西消息稀,老夫漂泊幾時歸。朝廷計議知何意,丞相征行事已非。東去鯨鯢方作橫,南飛烏鵲正無依。可憐白發孤村里,終日哀哀賦《式微》。
種花臨水際,花發水添香。抱甕不辭倦,溪深杓柄長。雨馀容我懶,春老教人忙。自得閒生理,榮枯感眾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