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江上柳寄李使君
桂江南渡無楊柳,見此令人眼暫明。
應學郡中賢太守,依依相向許多情。
桂江南渡無楊柳,見此令人眼暫明。
應學郡中賢太守,依依相向許多情。
在桂江南岸渡江時看不到楊柳,見到這里的柳讓人眼睛頓時一亮。這柳應該是學習了郡中的賢明太守,彼此依依相對飽含深情。
桂江:水名,在今廣西東部。
暫:頓時。
依依:形容柳絲輕柔、隨風搖曳的樣子,也有留戀不舍之意。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推測詩人在桂江一帶,看到江上柳而聯想到賢明的李使君,從而創作此詩。當時詩人可能與李使君有一定交情,對其為官之道較為贊賞。
這首詩主旨是贊美李使君賢德。以柳為切入點,借景抒情,構思巧妙。語言通俗,情感真摯,體現了詩人對友人的認可。在文學史上雖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詩人日常情感表達的細膩。
乞身去賤吏,榮慕非所關。此形諒偶寄,乘委須共還。田間理初務,務畢仍自閑。頹罌惜無酒,開尊聊怡顏。高禽迎新枝,輕云投前山。俯仰一如此,勿云時命慳。
青驄蹀躞度城陰,油壁香車珠箔深。又是錢塘蘇小小,西陵松下結同心。
炎天方埃郁,暑晏闋塵紛。獨靜闕偶坐,臨堂對星分。側聽風薄木,遙睇月開云。夜蟬堂夏急,陰蟲先秋聞。歲候初過半,荃蕙豈久芬。屏居惻物變,慕類抱情殷。九逝非空思,七襄無成文。
栗冽已戒候,陰淡達朝昏。出門無所詣,幽齋誰與言。塵埃群書積,興至時一翻。呼兒具棗栗,時亦賴芳樽。老肌畏寒苦,幸此手足溫。窗間有舊筆,得句時復援。愛此庭下菊,蕭蕭何及時。郊原一秋暵,麥種待榮滋。今年真有秋,禾菽實累累。老農笑謂予,不復憫汝饑。桑榆可析薪,秋風可夜吹。晴明理罝繳,雉兔日已肥。
鰲峰悵別,情未已也,溯流撐舟。追隨樓航,直指靈洲,憩舟靈洲。陟妙高臺,佇超然堂,倚松掛眸。抱此離憂,言言離憂,情未已也。
邊池亭子構來新,水色山光入夢頻。伯氏閑情呼仲氏,后人高致紹前人。春隨魚鳥看何厭,景幕煙霞寫未真。惟問三山賢柱史,幾時憑檻看絲綸。
法界人寰共一邱,欲窮遠目更登樓。蒼藤碧蘚樹容晚,涼月好風山意秋。莎徑荒寒聞鶴唳,竹叢搖落見漁舟。一聲橫笛碧天暮,詩在滄波蘆荻洲。
巍巍漢高皇,應運肇丕基。相承六七葉,大業忽中衰。新莽逞奸謀,暫將炎鼎移。南陽真人出,群雄翕相隨。冰合滹沱河,天意已可知。況有赤伏符,暗與休運期。云臺有遺烈,千載起予思。
翠滴田疇,綠漫溪渡。桃源今在尋常處。英雄便是活神仙,高歌唱出花千樹。橋躍飛虹,渠漂束素。山川新意無重數。郴江北上莫辭勞,風光載得京華去。
大道無町畦,萬類時并育。茍非日相嚙,焉在傷局促。余豈工宦人,逝當返空谷。嗟此堯湯世,三歲谷不熟。所患已剝膚,豈惟僅蒿目。矯矯耿壽昌,常平初見屬。渙汗今大號,屯膏古明勖。竊因有氏言,君以百姓足。
仙姿冉冉嬌紅燭,妃子春酣睡未足。謫仙已去玉顏空,憑欄猶憶清平曲。
四杰推楊炯,新詩郢調孤。柳移彭澤縣,花匝射陽湖。丹灶開仙令,滄洲老釣徒。驪龍銜片月,應識夜光珠。
聯轡偕游京國來,知君夙抱出群才。平原士憶蘇湖帳,建壽民悲楚峴臺。滿目煙霞歸嘯詠,一樽風月暢襟懷。故人每切蒹葭想,安得相從展麗裁。
邵平不見見園瓜,三徑還尋二仲家。莫道暫來無所得,未秋先已碧蓮華。
春物已清美,客懷自幽獨。危亭一徘徊,翛然若新沐。宿云淡野川,元氣浮草木。微茫盡楚尾,平遠疑杜曲。生平遠游賦,吟諷心自足。朅來著世網,抑抑就邊幅。人生要適情,無榮復何辱。乾坤入望眼,容我謝羈束。一笑白鷗前,春波動新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