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惠米詩
棄卻金鑾衲布衣,修身浮海到華西。
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柯用之。
未敢叩門求地語,昨叨送米續晨炊。
而今飧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饑。
棄卻金鑾衲布衣,修身浮海到華西。
原身自是皇太子,慕道相逢柯用之。
未敢叩門求地語,昨叨送米續晨炊。
而今飧食黃精飯,腹飽忘思前日饑。
舍棄了宮廷的華美服飾穿上粗布僧衣,修身養性渡海來到華西。原本身份是皇太子,因仰慕道法與柯用之相逢。之前不敢敲門請教高深道理,昨天承蒙送米得以繼續做早飯。如今吃著黃精飯,肚子飽了就忘了之前的饑餓。
金鑾:指代宮廷。
衲布衣:粗布僧衣。
華西:此處可能指特定的地域,詩中或指金地藏修行之地。
原身:原本的身份。
叨:承蒙,受到好處。
飧食:吃。
黃精飯:用黃精做的飯,黃精是一種中藥材,可食用。
此詩存在爭議,周赟《九華山志》考訂為偽作。若按詩中情境推測,可能創作于金地藏在華西修行期間,當時生活清苦,有人送米后有感而發。金地藏為新羅王子,渡海來唐在九華山修行。
該詩主旨是表達修行者安于清修生活的心境。語言質樸,以自身經歷入詩。不過因被考訂為偽作,在文學史上地位和影響較小。
文章才子之官去,見說郫筒酒正醲。飲罷細觀循吏傳,莫緣山色憶芙蓉。
吳疆連楚甸,楚俗異吳鄉。漫把尊中物,無人啄蟹筐。
鳴鳩怨歇。對急雨過云,暗風吹熱。漠漠稻田,差差柳岸,新沐青絲發。樓上素琴設。愛流水,隨弦滑。深炷龍津,濃熏絳幃,博山頻揭。超絕。遙岑吐月。照蒼茜、重重疊疊。恍然身在處,渾疑同泛,花舫波噴雪。滉漾醉魂醒,驚呼不是漚生滅。佇望久,空嘆無才可賦,厭聽鶗鴂。
秋江一夜雨,鱸魚處處多。漁人走相約,晨日理青蓑。
我視尊翁作少年,爾今頭角已嶄然。讀書好破三千卷,時譽應歸尺五天。萬里云霄無弱羽,一家衣缽有真傳。自來建業由勤苦,莫愛山窗日晏眠。
南風自滴薔薇露,試向離筵一賦詩。望斷蘼蕪天際色,折殘楊柳道旁枝。半年共訝言旋早,千里休教問訊遲。獨有西堂春草夢,鹡鸰飛處不勝悲。
費生市井兒,未嘗識神仙。偶然壺中去,謂是別有天。幻化且不解,真訣安能傳。那將食色身,妄弄刑賞權。果然失符后,眾鬼不見憐。
新黃河接老黃河,河上船同蟻陣多。一派棹歌天上落,分明口口嘆阿?。
乍出司勛幕,還乘別駕車。按圖猶漢地,輸布盡蠻家。山熱蛇懸樹,江晴鶴浴沙。郡樓回首處,北斗近京華。
九十春光逗嫩寒,幾番風雨百花殘。桃源路杳漁郎逝,休作東南好景看。
梨花落月酒微酣,柳絮春云睡正堪。夢入長安歸未得,覺來不信是江南。
荒垣落日草芊芊,愁聽行人說木棉。白骨何能聞蟋蟀,游魂疑尚滯歌筵。秋深葛嶺荒明月,夜半西湖怨杜鵑。見說吳山多蔓草,冬青無樹起寒煙。
久處深林肌骨清,攀山下地似猱輕。躬耕免乞田文飯,閑嘯能生靖節情。隔斷塵囂歸本性,破除欲障見空明。菜根嚼得真滋味,鎮日無憂心自平。
剪紙難招御史?,蠻煙瘴雨但空墳。縱然有石題新篆,誰守揚雄死后文。
鳴珂傳舊里,彌望總污萊。片雨湖邊落,重橋苑外開。草荒江令宅,花覆陸機臺。尚想風流地,空悲異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