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張二十員外(《全唐詩》二四二張繼《江上送客游廬山》詩后)
空(此詩原缺出處,應出《文苑英華》卷二四三,題作《酬張二十員外前成長子博士叔向》,署“張繼”,《全唐詩》據以收于張繼名下,岑仲勉《唐人行第錄》考證此應為竇叔向詩,張二十即張繼。
此詩題應作《酬張二十員外》,“前國子博士叔向”為附收入張作時之署名。
后人不明唐集附收之例,因誤作張詩。
)。
空(此詩原缺出處,應出《文苑英華》卷二四三,題作《酬張二十員外前成長子博士叔向》,署“張繼”,《全唐詩》據以收于張繼名下,岑仲勉《唐人行第錄》考證此應為竇叔向詩,張二十即張繼。
此詩題應作《酬張二十員外》,“前國子博士叔向”為附收入張作時之署名。
后人不明唐集附收之例,因誤作張詩。
)。
由于原詩正文缺失,無法提供準確譯文。
此詩原缺出處,《全唐詩》據《文苑英華》收錄于張繼名下,經岑仲勉考證應為竇叔向詩,張二十即張繼。原詩題應作《酬張二十員外》,‘前國子博士叔向’是附收入張作時的署名,后人因不明唐集附收之例而誤作張詩。但具體創作時間、地點、當時社會環境及詩人心境等,因資料有限難以明確。
因正文缺失,難以概括詩詞主旨、突出特點及在文學史上的地位或影響。
不知春已過,一月雨聲中。蒲短初侵水,花殘更受風。病疑耽酒過,窮覺向詩工。失喜聞鶯語,飛來草屋東。
圣念蒼生重拓邊,王師奏捷凱歌旋。千營列柵天籠野,萬灶連山地涌泉。魚海于今歸版籍,狼荒從此靖風煙。華夷一統文明日,共祝吾皇億萬年。
一個茅庵,三間七架。兩畔更添兩廈。倒坐雙亭平分,扶闌兩下。門前數十丘?稏。塍外更百十株桑柘。一溪活水長流,馀波及、蔬畦菜把。便是招提與蘭若。時鈔疏鄉園,看經村社。隨分斗米相酬,環錢相謝。便闕少亦堪借借。常收些、筍乾蕨鲊。好年歲,更無兵無火,快活殺也。
震澤留遺號,行人指太湖。封疆連舊壘,形勢壓全吳。水落魚龍蟄,天寒雁鶩呼。扁舟思范蠡,吾亦老樵蘇。
湛然定水滿新池,試浴金毛獅子兒。普愿眾生盡無垢,此身何惜汗成泥。
桃杏葉尖荷葉圓,楊花亂撲如白綿。若言春事渾無曲,榆莢緣何亦貫錢。
分陜頻年召伯棠,千家巍碣頌琳瑯。才聞大纛移江右,忽睹高牙駐海傍。月下登樓懷婺女,風前開閣謝滕王。山陰咫尺堪攜興,雪夜能無棹短航。
愛此西城月,清輝滿草堂。絲桐千古意,書卷百年香。荏苒須成雪,芳菲花作行。軫前身教好,娓娓兩情長。
詩人在山中,時夏忘熱惱。壯心久已降,想若風旌倒。待月升山椒,延風來木杪。齋居近村墅,桑竹自環繞。更覺農事饒,連畦秀禾稻。川坂窈而深,頗勝桃源好。緩策經壑丘,恬目送云鳥。安得遠相從,逍遙共論道。雖云途路難,無使音書杳。人生諒有分,且復散沖抱。
生長當盛世,無家足遨游。行登鳳凰臺,縱目萬景收。山川尚形勝,故跡殊可求。環滁起西南,三峰翠相繆。落日淡天闕,紅塵障層樓。盈盈佳麗地,每每風雨愁。我老無所為,懷古心悠悠。俯仰四十帝,盤礴三百秋。于今竟何如?草樹迷荒丘。惟有大江水,不改今古流。徘徊發長謠,感慨追前修。謫仙既已矣,少陵安可留?粲粲石上詩,凜凜霜氣浮。書生往來頻,抵用多唱酬。且沽數斗酒,醉倒歸來休。
安排了得見人心,只向天然分上尋。要識此間真氣象,茫茫宇宙更無垠。
定知貪愛即無明,杖訟不然何自生?名色互緣成苦蔭,終教取有遍諸行。
發脫冠欹衰態多,日長猶賴飲無何。阿對泉頭布衣老,謝公墩上美人過。青松豈代麈尾柄,如意莫擊珊瑚柯。挍書天祿馀事耳,遲子考槃同澗阿。
仁山春色郁崔嵬,院里桃花次第開。卜夜自張公子宴,雄風誰擅大夫才。談高莫把詞鋒折,興劇寧知玉漏催。聞道臨邛多重客,詰朝猶見馬卿來。
庭闈已愧鬢邊絲,況復吾兒隔父慈。老蚌每看明月出,故巢轉憶鳳雛癡。頻催玩具今都辦,未治歸裝汝豈知。歲晚車塵仍撲面,鷦鷯何處覓新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