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然無事(原卷缺題,不分篇段,現將分為十一首) 十一
水月無形,我常只寧。
萬法皆爾,本自無生。
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水月無形,我常只寧。
萬法皆爾,本自無生。
兀然無事坐,春來草自青。
水中月沒有固定的形狀,我常常內心安寧。世間萬物的法則都是如此,本來就沒有生滅。我靜靜地無所事事地坐著,春天來了草自然就變綠了。
水月:水中之月,佛教常用來比喻事物的虛幻不實。
萬法:佛教語,指一切事物和現象。
無生:佛教術語,指沒有生滅變化。
兀然:無知無識、昏昏沉沉的樣子,這里形容靜靜地、無所用心的狀態。
此詩為唐大歷間衡岳僧明瓚(即懶殘)所作。當時佛教思想盛行,僧人追求內心的寧靜與對佛法的體悟。明瓚和尚可能在修行過程中,感悟到世間萬物的虛幻和自然規律的不可違逆,從而創作此詩來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對佛法的理解。
這首詩主旨是宣揚一種順應自然、淡泊寧靜的生活態度和佛教的無生思想。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卻富含哲理。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唐代佛教禪意詩歌的特色,對后世追求自然、寧靜的詩歌創作有一定影響。
東越歸來十二齡,干戈滿地苦伶俜。惟知小弱存孤弟,冒險登樓血不腥。
老去年光知幾尋,無端華發苦相侵。獨憐碧眼平生舊,未改青松一寸心。欲扣禪關當歲晏,肯愁溪路隔云深。相逢試探梅花信,應有香須擢碎金。兒童箋管已能操,書乏吟窗幾兔毫。文囿垣墻增漸廣,詞林枝葉勢方高。嗟余舊喜論周誥,晚歲無心諷楚騷。羨子得時勤述作,宛如秋浦涌云濤。
城上畫角哀,即知兵心苦。試問左右人,無言淚如雨。何意休明時,終年事鼙鼓。
道冠儒履釋袈裟,和會三家作一家。忘卻率陀天上路,雙林端坐待龍華。
益州早見夢三刀,轉粟青天績最高。家世開平期不負,果然碧血灑征袍。
嘯傲煙霞老轉癡,欣欣載色滿方頤。非關善謔常開口,自是無懷少皺眉。竟日粲然詩數句,有時筦爾酒三卮。逢場作戲人間世,萬事回頭總一嬉。
決事神明速,任人金石堅。天機先兆朕,圣度蘊淵泉。仁義生知性,恩威獨化權。乾坤無毀息,長與大名傳。
邊沙作霾曀衢陌,行子居人總成客。五羊城里三見君,匆匆不得論心跡。君驅高轂日涉野,我倚長竿釣山下。毛錐不及帶刀人,牧馬童兒笑儒者。夜夢西湖春興生,歸艎正月送君行。大小嶺頭雪未盡,南北峰高花始明。花光雪色遙相接,花殘雪盡應停楫。六橋清淺見泥沙,潛虬何處藏鱗鬣。倒盡今時別酒樽,余亦著書終閉門。命駕相思何可易,因風書札倘能存。
長松攫立龍騰霄,楓櫚百卉迷煙梢。大山小山峘霍交,熊羆生蹲虎豹豪。伊誰卜筑青山坳,茅亭磴側行探樵。山根曲折煙江遙,江行欲上青天高。橫江幽絕來輕舠,前山落日方歸潮。司農水墨傳家法,腕底層云起飄忽。千回萬疊給皴刷,積翠浮空來合沓。晚來賦色尤神異,淡赭蕭然見山骨。蒼潤雄深世有無,古人不見誰癡迂。我家山水真蓬壺,黃埃鈍跡游天都。西峰一角青滿湖,空齋雪壁神相娛。誰言仰屋沈憂地,猶有瀛洲方丈圖。
我依秋水思君子,每對春云憶美人。一自京華分手后,隔江消息斷雙鱗。
昨朝執熱扇慵揮,今夕涼生寢益衣。想見山房聽風竹,悵余何日定成歸。
十里金明貫寶津,鴨頭新綠水粼粼。玉卮齊獻堯階壽,柳色花光一樣春。
尋春眷眷惜春回,四序相新一氣催。桃李無言貪結子,野棠閒淡為誰開。
四明南望水云寬,振錫都忘道路難。潮白小江過九堰,天清大海望三韓。頻伽聲落秋林晚,舍利光騰古塔寒。佛地遍游歸及蚤,慈闈鶴發久憑欄。
貼遍玉階前。秀比雙鬟色更鮮。認是煙絲吹不斷,纏綿。肯學馀霞散碧天。弱步不勝憐。誤向秋陰拾碎鈿。為囑采籃人仔細,裙邊。些小根苗正自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