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隱(《永樂大典》題作《偶題》)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琴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十年蹤跡走紅塵,回首青山入夢頻。
紫陌縱榮爭及睡,朱門雖富不如貧。
愁聞劍戟扶危主,悶聽笙歌聒醉人。
攜取琴書歸舊隱,野花啼鳥一般春。
十年間在塵世中四處奔走,回首青山,它頻頻出現在我的夢中。在繁華的道路上縱有榮華,怎比得上安然入睡;朱門大戶雖然富貴,卻不如安貧樂道。憂愁地聽聞劍戟之聲輔佐危難的君主,煩悶地聽著笙歌喧鬧迷惑醉人。我要攜帶著琴書回到舊日隱居之地,那里野花盛開、啼鳥歡唱,一片春日美景。
紅塵:指繁華熱鬧的地方,也指人世間。
紫陌:指京城中繁華的街道。
朱門:紅漆的大門,指富貴人家。
聒:吵鬧。
據邵伯溫《易學辨惑》記載,陳摶隱居華陰山,自晉以后,每聞一朝革命,顰蹙數日。遁跡之初作此詩。當時社會動蕩,朝代更迭頻繁,詩人對塵世的紛爭感到厭倦,渴望回歸寧靜的隱居生活。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歸隱之意。其特點是通過鮮明對比突出情感傾向,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體現了古代文人追求淡泊、遠離塵世的精神境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何年霜后黃花葉,色蠹猶存舊卷詩。 曾是往來籬下讀,一枝閑弄被風吹。
日照西山雪,老僧門始開。凍瓶粘柱礎,宿火焰爐灰。 童子病歸去,鹿麑寒入來。齋鐘知漸近,枝鳥下生臺。
地枕吳溪與越峰,前朝恩錫靈泉額。竹林晴見雁塔高, 石室曾棲幾禪伯?;谋譀]秋苔深,古池香泛荷花白。 客有經年說別林,落日啼猿情脈脈。
石鼓高懸蘊大音,白云峰頂始鋪金。 能來斯地鼓斯鼓,盡達曹溪圣祖心。
盡說靈蹤妨畫圖,幽奇高尚義群居。 山林總是神仙隱,禮樂爰修周孔書。 解駕十年惟壯士,擔簦千里結名廬。 功成霄以非常事,對此那堪不我欺。
嘉木密交陰,月夕苦薈翳。 高臺出林杪,遠目望天際。 不厭清露寒,秪恐輕云蔽。 可但少陵翁,能思斫仙桂。
虛堂已深窈,那復要營室。 使君寂無事,閉合臥終日。 臨池狎清泚,養竹聽簫瑟。 不為省春耕,軺車肯輕出。
翛翛樓下竹,虢虢竹間水。 樓高雖不見,清響長在耳。 晨光露西崦,積玉照窗紙。 昆閬亦何人,當從跨金鯉。
方亭惟四柱,對峙花竹間。 下有雪嶺水,淙流日潺潺。 宛如雙彩舸,纜向春波灣。 欲起江湖心,而奈風濤艱。
池臺密相望,曾是故侯宅。 賞心知幾人,喬木已百尺。 低花拂烏帽,古蘚駮蒼石。 欲問昔豪華,秋風掃無跡。
小閣平池陽,危橋屬花嶼。 杖履樂幽閑,龜魚蔭深阻。 刻柱記新漲,弄水滌煩暑。 物我久相忘,珍禽近人語。
緝茅如蝸廬,容膝才一丈。 規圓無四隅,空廓含萬象。 繩床每宴坐,不與物俯仰。 惟許歲寒君,虛心環幾杖。
花如窈窕人,宛在水中沚。 當軒有余妍,終日玩芳蘤。 池清藻壓枝,波動魚爭蕊。 錦帳想含春,歸心浩然起。
繡帶合歡結,錦衣連理文。 懷情入夜月,含笑出朝云。
恃愛如欲進,含羞未肯前。 朱口發艷歌,玉指弄嬌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