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開元寺贈惟直上人
曾與徑山為小師,十年僧行眾人知。
夜深月色當禪處,齋后鐘聲到講時。
經雨綠苔侵古畫,過秋紅葉落新詩。
勸君莫厭江城客,雖在風塵別有期。
(見丹徒陳慶年刊《橫山草堂叢書》本《許渾詩真跡錄》。)
(《全唐詩》卷五二六誤作杜牧詩。)
曾與徑山為小師,十年僧行眾人知。
夜深月色當禪處,齋后鐘聲到講時。
經雨綠苔侵古畫,過秋紅葉落新詩。
勸君莫厭江城客,雖在風塵別有期。
(見丹徒陳慶年刊《橫山草堂叢書》本《許渾詩真跡錄》。)
(《全唐詩》卷五二六誤作杜牧詩。)
你曾在徑山做過小和尚,十年的修行眾人皆知。夜深時月色正好是你參禪的時候,齋飯過后鐘聲響起便是你講經之時。經過雨水沖刷,綠苔侵蝕了古老的畫作,過了秋天紅葉飄落好似落在新詩之上。勸你不要厭煩這江城的來客,雖然身處塵世卻另有一番機緣。
徑山:山名,為著名佛教圣地。
小師:初出家的小和尚。
僧行:僧人修行的行為。
禪:佛教的修行方法。
齋:指僧人吃素的飯食。
講:講經說法。
江城客:指詩人自己,也可泛指身處江城之人。
風塵:指塵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考證。許渾生活于晚唐,當時佛教較為興盛,詩人可能在宣州開元寺與惟直上人相遇,有感于上人的修行經歷和寺院氛圍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對惟直上人的贊美與勸勉。突出特點是營造出清幽的禪境,展現出寺院生活的寧靜。在文學史上雖不算有重大影響,但體現了許渾詩歌中對佛教文化的關注和獨特的創作風格。
詩里論交淡淡情,個中風味不勝清。
錦囊著句知才盡,山色逢人作意明。
已覺頭顱侵晚景,尚堪風月快余生。
與君握手關心處,媿乏瑯玕腹可呈。
杜宇催歸急,青山送客忙。
去帆辭斷港,過眼接危檣。
親戚五年別,尊罍一笑長。
山西墮殘照,不忍酹離觴。
去年閔雨忙,今年以晴禱。年年水旱苦關心,憂國不知身暗老。
蜀田百里無陂池,山頭隴畝如畫棋。平時憂旱不憂水,秋水十日憂雨垂。
天公忍使垂成阨,但把精誠期感格。扶桑忽上東海來,一夜天清風露白。
今朝甲子逢晴秋,定應無耳生禾頭。少待余糧棲畝日,倩渠送我歸田休。
兵書一篋老空休,尚記當年寓益州。
捫虱蓋嘗談世事,鲙鱸聊復寄扁舟。
我方泥飲夸嚴尹,公喜逢時過武侯。
作此短歌懷感遇,運斤班郢獨包羞。
辨舌機鋒銳,言簧巧意傾。
一聞賢者議,眾鄙嗇夫名。
利口宜深戒,違顏愿力爭。
須知玄默化,帝已久躬行。
嗜利終羞澀,論交愧懶昏。
日高忺閉戶,客至倦迎門。
多謝鏗金語,來如挾纊溫。
窮年得佳友,花柳樂村村。
千家滿明月,更覺雙溪明。
秋來詩酒無,毋乃亦太清。
詩筒解我意,續續堆軒楹。
豈無斗酒藏,而待君所營。
頓聞別駕賢,行聽立鵠聲。
秋光恐無幾,有酒何從傾。
扁舟下滄浪,及此月猶橫。
要當辦茲游,奇絕夸平生。
秋風摵摵敲庭槚,獨臥孤窗類瘖痖。
道人剝啄向東塘,欲識酸寒孟東野。
公今以直不以情,我亦論心不論形。
平生方寸只如此,政可煩公雙眼青。
年來萬事翻成覆,幸有藏家書可讀。
丁寧莫學世間癡,苦欲從公專問福。
只說西湖在帝都,武昌新又說東湖。
一圍煙浪六十里,幾隊寒鷗千百雛。
野木迢迢遮去鴈,漁舟點點映飛烏。
如何不作錢塘景,要與江城作畫圖。
萬木折冰雪,千葩謝華秾。
誰約金童仙,沖寒下嚴風。
惱人風味深,縷衣立隆冬。
旁有玉京子,含香笑相逢。
夜水吐玉龍,月窗影相重。
詩情太牢落,聊以二友供。
清標體黃裳,素姿掩凡容。
東君著意先,群英絕追蹤。
命駕不辭春徑泥,少蓬高會帝城西。
物非我輩終無頼,書笑蒙莊只強齊。
天入湖光隨廣狹,山藏云氣互高低。
誰憐極目茭??里,隠隠蒼龍臥古堤。
我昔曾為江左國,賸說鵝湖今壯邑。
頻年官府苦催科,百里齊民猶珥筆。
男兒遇事難是圖,猛士縛獸須於菟。
才高政不較難易,知公此去無趦趄。
嗟予仰韓如仰斗,公亦登門及予否。
為言饑餓六年中,兩眼猶能記千首。
拍手笑無語,挑包去不還。
行行余一缽,歷歷上諸山。
明月隨方照,孤云任意閑。
猊床待師處,猿鳥撤松關。
戶屨無人滿,庭羅盡日張。
閑窗書白羽,清夢熟黃粱。
瓦甕苕溪淥,銅??柏子香。
出門本無礙,龜穴慣深藏。
有地容投老,無田解賦歸。
浮生幾朝露,活計一書幃。
閑只詩添債,愁應帶減圍。
人間翻覆手,莫怨是中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