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失
祇應天上路,不為下方開。
道既學不得,仙從何處來。
祇應天上路,不為下方開。
道既學不得,仙從何處來。
只應是天上的道路,不會為人間而開啟。既然修仙的道學不到,那神仙又從哪里來呢?
祇應:只應。
下方:指人間。
許堅往來于句曲、廬阜之間,生活蕭然不接人事。此詩創作時間地點不詳,當時社會可能流行修仙等觀念,詩人在自身探索修仙之道無果后,以詩表達內心的困惑。
這首詩主旨在于質疑修仙之道的可行性。其特點是直抒胸臆,以疑問形式表達思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反映了當時部分人對修仙觀念的理性思考。
愛此萬玉林,不下筼筜谷。時汲井中泉,殷勤溉慈竹。
大江東南來,孤洲屹枯蘚。中有千載人,殘骨寄偃蹇。貽漢黨錮禍,薦紳半摧殄。況復啖葛奴,盡使羽翼剪。天乎鸞鳳姿,乃此侶猰犬。想當落筆時,酒酣玉色洗。鸚鵡何足詠,僅以雕蟲顯。我來策蓬顆,清淚悽以泫。尚悵迷幾先,不為無道卷。賢哉龐德公,一犁老襄峴。
黯黯擁春愁,遲日苦難旰。風鳴楊柳樹,幽鳥時相喚。獨攜一樽酒,坐愛花容粲。念君明日去,對景成感嘆。
五兩轉須臾,相望奈何許。寄語黃帽郎,船頭慢搖櫓。
煙萼玲瓏,照人依約春冰剪。黃昏簾幕獨開遲,不許斜陽見。窗隙流光似箭。驀驚心、芳華暗換。蕊珠薄幻。枳棘浮生,中情誰怨。彈指優曇,炫睛烘影何曾慣。祗應姑射是前身,風露常相伴。一自瑤京歸晚。把芙蓉、兜羅翠染。霧濃香淡。占盡清宵,月明庭院。
不成驚世事,愧讀古人書。老去功名懶,貧來故舊疏。白云生戶牖,明月宿庭除。亦有無心者,攜琴訪逸居。
故人遺我酒,我悲故人心。故人不可見,使我愁思深。畫地誰能違,刻木威難禁。煙霜夜凄凄,鴻雁秋沈沈。衣葛當北風,餐荼絕衷腸。怨艾去禍胎,今古歸福堂。把酒且自飲,淋洗郁冤傷。嗟嗟同心人,剪燭今何方。
王侯古有興屠狗,郎吏今無善牧羊。青海風波騰罔象,紫霄氛祲翳搖光。江寒逝水東流急,天遠冥鴻北去長。莫笑烏鳶惡毛羽,翻飛齊得簉鹓行。濟世何人希管樂,隱居無處覓求羊。扶桑未換旸烏彩,腐草猶爭爝火光。百載承平戎馬佚,十年戰伐艾菅長。長沙遷客能流涕,一日須垂一萬行。
萬劫洪荒一攬中,誰知息壤是虛空。云蒸海氣茫茫白,淚漬蓮房慘慘紅。松竹夢篩駒隙影,古今愁托草根蟲。燈窗忽幻前生事,立馬當潮挽大弓。
羽書兵馬調西川,省署新兼上將權。不怕連營幾百里,寇來只要宿州堅。
歸墟谷在渤海東,八纮之水注其中。不盈不縮浩無際,吞吐日月涵空濛。靈鰲于此負山出,上有縹緲金銀宮。人間相去幾萬里,弱水滿眼多回風。琴高來時踏赤鯉,少靈歸來乘白鴻。秦皇到老不得渡,嗟我欲往將焉從。子房有孫海谷子,告我有路非難通。只隨云氣相上下,與子共謁扶桑公。
文殊臺上惟月明,水中有石聲鏗鍧。這番公案憑誰剖,還是石聲是水聲。
赤腳蓬頭百結衣,嗤嗤應笑世人非。國清老衲相知后,更有何人解爾機。
裊裊翻翠云,涓涓凈塵思。借看來何人,苔階屨痕二。
高堂宴坐亦何忙,金水聊觀毀與穰。遠配刁間籠桀黠,未饒倚頓埒侯王。桑麻有畝今千計,牛馬難言用谷量。可惜一朝螺變麥,千金無藥治膏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