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旅次感懷
萬里云煙繞畫樓,客居無事轉深愁。
秋風翠閣看初動,玉露金莖望欲流。
廿載承恩誰報主,一生僚屬且封侯。
明朝努力長安道,不為晴川戀舊游。
(以上二詩見沁泉山館郭柏蒼校刊本《唐制詔集》。)
萬里云煙繞畫樓,客居無事轉深愁。
秋風翠閣看初動,玉露金莖望欲流。
廿載承恩誰報主,一生僚屬且封侯。
明朝努力長安道,不為晴川戀舊游。
(以上二詩見沁泉山館郭柏蒼校刊本《唐制詔集》。)
萬里云煙環繞著華麗的樓閣,客居他鄉無事可做,愁緒愈發深沉。秋風初起,吹動翠閣;白露晶瑩,仿佛從金莖上流淌而下。二十年來承受皇恩,誰能報答君主?一生身為僚屬,卻也得以封侯。明天要在長安道上努力前行,不會因故鄉美景而留戀舊游之地。
畫樓:華麗的樓閣。
轉:愈發。
翠閣:綠色的樓閣。
玉露:白露。
金莖:銅柱,這里可能象征著宮廷。
廿載:二十年。
承恩:承受皇恩。
僚屬:下屬官員。
長安道:代指去京城的路。
晴川:晴朗的河流,代指故鄉美景。
此詩可能創作于詩人前往京城的旅途中。當時詩人或許已為官多年,承受皇恩,心懷報答君主之志。在旅途中,看到沿途景色,引發了內心的感慨,于是創作此詩表達自己的心境和志向。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赴京途中的復雜情感,既有愁緒又有決心。其特點是借景抒情、語言典雅。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能反映出當時文人的思想和情感。
亭枕秋山窟,山明水共清。
空林生逸響,飛溜落寒泓。
誰識高深意,初無世俗情。
何當攜韻磬,瀉此澹無聲。
曉天樓殿倚空虛,尚見星辰落落疏。
鵲動高林人起后,馬嘶殘月客行初。
偶來作尉聊驅盜,豈謂論功得謗書。
但使一方無犬吠,即看黃紙下新除。
懷紱初辭玉帝宮,白蘋洲在亂云中。
勸耕漢守宣恩詔,賣劍吳儂襲古風。
花好未應慚洛浦,酒香何羨過新豐。
他年圖畫賓筵勝,錦瑟傍邊有病翁。
山根細路遶長塘,忽有荷花照水光。
誤入孤村看青壁,卻逢千蓋擁紅粧。
采蓮不見溪中女,緩轡徒牽馬上郎。
行傍綠堤將過盡,回鞭小住惜余香。
君王正殿壓金鰲,一品師臣待赭袍。
萬世規模神鼎重,八年勛業泰山高。
崇寧樞筦聯領翼,大觀蓬山擢鳳毛。
介壽幾何詞謾費,為公仙谷問蟠桃。
彩筆題夸北苑春,南來草木始稱珍。
江湖風味極不淺,翰墨篇章老更新。
落日清吟招惡客,此時佳境屬閑人。
慚無好語酬高詠,東望云山意莫陳。
門前江水有春聲,鷺浴沙汀照眼明。
詩律未堪傳樂府,酒兵聊且下愁城。
無窮澗草爭青出,自在巖花絕壁生。
忽憶江南護戎老,晴窗磨墨聽新鶯。
憤氣蟠胸久,開談音吐鴻。
云山初闊別,罇酒憶相逢。
暮草黏僧屐,晴江理釣篷。
閑居詩句僻,祗自詠家風。
峰頭鴈何在,井底龍不出。
吐作玉虹流,倒掛二千尺。
落澗勢初緩,漸聽轉山急。
噀面飛雨過,著衣晨霧濕。
造物等幻戲,此地真絕特。
勿言王事勞,遇勝得小立。
慚愧大尊者,幾載面青壁。
山高不礙見,泉聲不妨寂。
東門楊柳陌,車騎散林坰。
草綠古今道,馬嘶長短亭。
人歸天北闕,光動斗南星。
送客何年了,春蘋又滿汀。
五更盾上聞磨墨,夜半偏思破殘賊。平明露布已成文,倚馬不知軍務劇。
初傳別駕下南州,人如天馬徠西極。指揮猛士驅貔虎,坐使威聲馳絕域。
狂胡昔渡西樓山,漢皇不閉玉門關。四方群盜猬毛起,旌旗光拂牛斗間。
回戈必定東征去,鎧仗如云光照路。捷書飛入甘泉宮,插羽鳴鞭氣橫騖。
公家人物世不衰,況復詩名天下知。探驪得珠何崛奇,更欲盡采珊瑚枝。
翩翩公子天麒麟,目光點漆傾坐人。
萬里肯來尋逐客,夜夜讀書喧四鄰。
君今先渡瀟湘水,我亦東歸聊復爾。
明朝??放巫山陽,拄杖行穿赤泥尾。
去年花下探春雨,鳴鞭走馬看花開。
今朝危坐空山里,不識春從何處來。
誰云山中春亦好,忽見花枝被花惱。
無奈窮愁輙賦詩,對酒簪花能絕倒。
誰與東皇殿后塵,更無凡木敢爭春。
來觀夢草庵前月,疑是廣寒宮里人。
雨罷香風吹滿院,夜深笑語動諸鄰。
詩詞要并花奇絕,對此吟哦句自新。
曉簷風雪壓前墀,勒住群花未出奇。
頓覺寒廳有春色,雅宜破屋詠新詩。
朱簾不卷門長靜,紅藥微開蝶便知。
獨酌莫邀天上月,恐招惡客影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