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歌五首 其四
巢閣方瞻[鳯](風),鳴郊忽酬麟。
六宮悲晏駕,四岳罷來巡。
璽綬傳當璧,河山委大臣。
自傷蒲柳質,不得扈龍輴。
巢閣方瞻[鳯](風),鳴郊忽酬麟。
六宮悲晏駕,四岳罷來巡。
璽綬傳當璧,河山委大臣。
自傷蒲柳質,不得扈龍輴。
本期望鳳凰棲息于樓閣,忽然聽聞麒麟出現而應和。后宮眾人悲嘆皇帝駕崩,四方諸侯也停止朝拜。玉璽傳遞給繼位者,國家大事托付給大臣。我自傷如蒲柳般柔弱之身,不能隨皇帝靈車護駕。
巢閣:傳說鳳凰棲息于樓閣,象征祥瑞。
瞻:期望。
酬麟:傳說麒麟出現是祥瑞之兆,這里指應和麒麟出現的吉兆,暗指皇帝去世。
晏駕:帝王駕崩的委婉說法。
四岳:四方諸侯。
來巡:朝拜。
璽綬:玉璽和系璽的絲帶,借指皇權。
當璧:指繼位的人。
蒲柳質:蒲柳質地柔弱,秋季早凋,比喻身體衰弱。
扈:隨侍,護駕。
龍輴(chūn):天子的靈車。
具體創作時間和詳細背景較難確定,但從詩的內容看,應是在皇帝駕崩后創作。當時宮廷處于國喪氛圍,各方權力面臨交接,詩人可能身處宮廷或與宮廷有密切關聯,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此詩主旨是哀悼皇帝駕崩,突出特點是意象豐富、語言典雅,營造出悲戚莊重氛圍。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力有限,但反映了當時宮廷挽歌的創作風格和特點。
古巖靈跡異,故故兀吟鞍。
石溜濺棋濕,松風沍笛寒。
露華僧衲重,曙色佛燈殘。
白社開何日,談經上石壇。
金陵王氣已銷沈,
幾度憑闌愁滿襟。
往事僅存南北史,
傷情空費短長吟。
龍蟠故國山河在,
鳳去荒臺草木深。
舊物尚余吳塔在,
夕陽移影照江心。
暮年驥足騁青云,
更喜文星耀一門。
觀榜同登父與子,
策名重見祖和孫。
偶然盛事酬先志,
賸有奇芳在后昆。
我亦瀛洲連步者,
相蘄忠孝報君恩。
青山無送迎,
幽人自來去。
落葉若相送,
卷卷及行屨。
簷端有孤云,
仍為守其處。
落葉惜人不在山,
孤云尚期人再還。
斯人可期復可惜,
我處落葉孤云間。
獨抱琴聲感歲年
捜趣外欲無弦
廣陵寂寂嵇生去
秋木幽幽鳴犢賢
一點山泉巖竇雨
數聲瑤佩泬寥天
音徽千載何人會
愿和薫風殿閣前
吾祖曾師云谷仙,讀書直下悟蹄筌。
道參太極本無極,易論先天與后天。
綠遍春風窗外草,香浮夜月沼中蓮。
派分一勺濓溪水,道統綿綿萬古傳。
寶林連上剎,
獨覺佛中尊。
石室真身隱,
苔碑勝跡存。
空門留法嗣,
俗舍有聞孫。
晴雨從民欲,
枌榆萬古恩。
山光照檻水遶廊,
舞雩歸詠春風香。
好鳥枝頭亦朋友,
落花水面皆文章。
蹉跎莫遣韶光老,
人生唯有讀書好。
讀書之樂樂何如,
綠滿窗前草不除。
連天大廈莫容身,小向潰湖邊一問津。
心事說知林郭,姓名誤入府中陳。
半篙綠水三間屋,一榻清風百世人。
只有青青堤上柳,至今猶是漢時春。
對看中秋是好天,
健來欣為子分田。
只消菽水歡無盡,
況有經書腹可便。
家事既傳情思穏,
吟篇謾寫墨痕鮮。
惟余學課隨年挨,
共我艱劬知幾員。
雪后寒增健,
貪幽愛路生。
群兒燒葉坐,
一鳥啄冰行。
山色晴猶慘,
梅花謝亦榮。
小輿風割面,
微醉任攲傾。
城市我所居,
遙看弁山雄。
積雪最先見,
皓影照諸峰。
我今逺城市,
薄逰留此中。
忽焉歲云暮,
更覺樽屢空。
開門未然燭,
飛花舞廻風。
萬木同一縞,
四野變其容。
恨無登山屐,
幽討何由窮。
嘗隨薦鶚上天閽,肯信荒山泣斷魂。
百歲光陰隨酒盡,一生氣概祇詩存。
冢傾平地藤蘿合,碑倚空巖霧雨昏。
縱是紙灰那得到,落花寒食不開門。
夏中與秋仲,兄弟客京華。
椒柏同歡賀,萍蓬可嘆嗟。
孤云在何處,明歲卻誰家。
料想親幃喜,中堂自點茶。
阮公雖淪跡,
識密鑒亦洞。
沉醉似埋照,
寓辭類托諷。
長嘯若懷人,
越禮自驚眾。
物故不可論,
途窮能無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