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
見病須慈遐,(“須慈遐”,伯三六五六卷作“須慈慜”,伯三五五八、斯二七一○、斯三三九三、伯四○九四卷作“慈須愍”。)
諸方速療醫。(“速療”,伯三五五八卷作“早為”,伯三六五六卷作“速為”。)
若能行此行,大是不思議。
見病須慈遐,(“須慈遐”,伯三六五六卷作“須慈慜”,伯三五五八、斯二七一○、斯三三九三、伯四○九四卷作“慈須愍”。)
諸方速療醫。(“速療”,伯三五五八卷作“早為”,伯三六五六卷作“速為”。)
若能行此行,大是不思議。
見到病人應該心懷慈悲憐憫,從各方迅速為其治療。如果能做到這些,那真是不可思議的善舉。
慈慜(mǐn):慈悲憐憫。
愍:同“憫”,憐憫。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確切知曉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但從內容推測,當時社會可能存在人們對病人救助不夠積極的情況,詩人有感而發創作此詩,倡導大家心懷慈悲去救助病人。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對病人要慈悲救助,特點是語言質樸、表意明確。在勸善文學方面有一定價值,提醒人們要有仁愛之心。
數聲啼鳥隔煙霞,帖帖龍駒踏軟沙。紫陌好風多柳絮,錦溪新水半桃花。松楸寂寞將軍墓,臺殿參差釋氏家。樹底瓦盆盛濁酒,喜看野老話桑麻。
鈴齋清話未更端,一埽禪林景趣完。縹緲已裝新殿塔,縈紆仍引外峰巒。冷風有意生空闊,密雪無聲下廣寒。平昔所游今在眼,凄涼疑是夢中看。以詩博畫雖不費,要秋得冬如未完。恍疑霰雪滿天地,慘若暮氣迷峰巒。夜堂高張醉魂醒,暑館偶窺吟魄寒。筆端直與造化會,莫作人間毫素看。
北出城來駐馬蹄,君家別館幸臨溪。雄虹見雨遏不斷,潦水到秋痕漸低。萬事熱心成浩嘆,一樽撩眼怕長迷。俗人誰會儒生意,是處醉吟還日西。
苦調煩聲急更遲,戍樓羌笛不勝悲。誰憐戰久人先老?可念兵殘將自疑。月黑關山全失道,風高楊柳半無枝。遙知朔漠煙塵慘,不似南征馬上吹。
麓亭一以眺,玉簫今復聞。龍虎朝丹鼎,軒軿下綵云。玄洞芝苓長,琳宮蘭蕙芬。冶城皆寂寞,王氣獨氤氳。遙思謝太傅,因懷王右軍。延覽不能去,飄飖鸞鵠群。
仙籍除名項曼都,簫聲縹緲遍寰區。露盤自灑金人淚,驍箭輕拋玉女壺。瀛海更尋三島去,流霞曾飲一杯無?幾時龍漢消馀劫,重展真靈位業圖。
予本瀟湘客,不作瀟湘游。援琴奏流水,寂寂帝妃愁。
放翁作客富詩卷,蘇子去鄉縈夢魂。不亞蘭亭漢嘉地,群賢畢至共商論。
學館相逢意有馀,青燈綠酒夜窗虛。眼看世事宜高枕,身在他鄉念遠書。落日暝歸投樹鳥,清潭時見避鉤魚。秋山若有蘇樵地,擬結茅堂傍隱居。
天誤芳春游冶期。行蹤才動已淋漓。斜風驟雨滿營飛。漢女倉皇遺玉佩,洛仙散亂靡云旂。落紅到處點春泥。郁郁喧喧悶不支。小憐濕卷薄羅衣。來邀小霽探幽奇。花徑徘徊煙似夢,長廊延佇雨如絲。分明一曲小山詞。
萬水千山霽色新,臨風一葦捷于神。羊裘灘下休停棹,聞說狂奴解笑人。
年來轉覺此生浮,又作三吳浪漫游。忽見東平孟君子,夢中相對說黃州。湛湛清池五月寒,小山無數碧巑岏。稚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云合抱看。知君此去便歸耕,笑指孤舟一葉輕。待向三茅乞靈雨,半篙流水送君行。
當時歸去意,難與世人知。未信千年后,心期有畫師。
楮衾如雪絕纖塵,穩臥還須藉布茵。一片白云松下榻,五更明月夢中身。惟應紙帳堪同調,祗恐梅花亦笑貧。贏得素風含混沌,夜寒一煦便回春。
百歲光陰已半過,更無英氣可消磨。心粗自不容機事,耳熱寧須托浩歌。世味近知閑處好,宦情終覺少年多。東橋有路通三徑,奈我才非二仲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