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七
持戒須含忍,長齋不得嗔。
莫隨風火性,參羞悮(鄭本作“誤”。)煞人。(“羞”,斯三三九三卷作“差”。)
持戒須含忍,長齋不得嗔。
莫隨風火性,參羞悮(鄭本作“誤”。)煞人。(“羞”,斯三三九三卷作“差”。)
持守戒律要心懷忍耐,長期吃齋就不能發怒生氣。不要任由暴躁的脾氣發作,一旦差錯可就害死人了。
持戒:遵守戒律。
含忍:忍耐。
長齋:長期吃素。
嗔:發怒,生氣。
風火性:指暴躁、急躁的脾氣。
參羞:此處結合后文應是“差錯”之意,“羞”可能為通假或誤寫。
此詩可能創作于佛教盛行時期,當時修行者眾多。詩人可能是有感于部分修行者難以克制自身情緒、違背戒律的現象,故而創作此詩以勸誡修行者要注重內心修養,嚴格持戒。
這首詩主旨在于勸誡修行者持戒守規、克制情緒。其特點是語言質樸、勸誡直接。在佛教文學中,它以簡潔的方式傳達了重要的修行理念,有一定的勸世意義。
乘陽節氣燒痕知,晚霽軺中四望宜。
雪照虛巖疑月早,梅含凍蕊怨春遲。
無端山鳥迎人囀,不盡溪云背馬隨。
莫謂風塵無好況,林光野潤總催詩。
金陵花賤甚,紅白少人憐。笑我從花市,朝朝盡十千。
花從虎踞關,賣向汝南灣。城北無花市,花多少往還。
十錢花一束,持插膽瓶中。斟酌教如畫,參差勢始工。
養花雖萬室,花好出貧家。折自佳人手,枝枝帶露華。
秣陵花草地,城北更春多。黃烏催人去,其如花市何。
無端花國里,日日減容輝。辛苦春林鳥,聲聲喚子歸。
不如隨分納些些,
喚作平常事已差。
綠草溪邊頭角露,
一蓑煙雨屬誰家。
才華迥出群,詠絮繼清芬。
疏懶深慚我,聰明獨羨君。
承歡能解意,繞膝喜能文。
一管丹青筆,誰如女右軍?
潭靜片云宿,山荒凍鳥拳。奈茲果園叟,責我詠花篇。
寄興聊復爾,寫生滋惘然。何時北風起,吹夢過江天。
學書雖不就,必自檢柔翰。并世已非偶,相逢況大難。
圖成眾芳歇,權當一枝看。獨得清剛氣,揮毫霜月寒。
花事北窗早,離家空自憐。好春不渡海,晴日為攤箋。
倒影漾寒水,長條拂暝煙。欲憑江驛寄,高浪暮橫天。
歲暮忽不愜,曰歸思更沉。遙知向陽萼,猶抱耐冬心。
日暖飄寒蝶,霜高驚暮禽。好尋望鄉處,健步一登臨。
元亮歸去來,
欲與市塵絕。
何當過行軒,
推窗玩新月。
泄柳惟應況段干,閉門繞座青瑯玕。
此君對我心俱靜,感事看花淚未乾。
塵土何曾瞇慧眼,乾坤元只付忠肝。
從來未作逢場戲,敢道隨身有木竿。
天地相震蕩,回薄不知窮。
人物稟常格,有始必有終。
年時俯仰過,功名宜速崇。
壯士懷憤激,安能守虛沖。
乘我大宛馬,撫我繁弱弓。
長劍橫九野,高冠拂玄穹。
慷慨成素霓,嘯吒起清風。
震響駭八荒,奮威蚋四戎。
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
獨步圣明世,四海稱英雄。
相逢同飲亡何,酒酣清淚飄如霰。茂陵詞客,秦川公子,惟君其彥。臺上呼鷹,河東飲馬,隴頭磨劍。數年少豪游,唯吾與汝。記得潼關四扇。
舊恨新愁難遣。誤才人,烏闌黃絹。一寒至此,婦人醇酒,斯言誠善。仆本恨人,君真佳士,奈何貧賤。莫辭痛飲,人心不似,大都如面。
提葫蘆,沽美酒,三百青銅何處有。
桃花落盡杏花殘,十分春色今無九。
縱遇采樵人,勒馬空回首。
況又多年失孟光,一斗憑誰藏既久。
忍聽提壺休飲酒。
麀鹿同呦呦,山林風雨秋。
姑蘇臺上月,子胥曾約游。
立志成人自稚年,
中間鹵莽實堪憐。
如今轉覺人須學,
截日嚴程造白堅。
江天不斷海云生,誰遣陰晴總未成。
苔片漸隨閒徑積,梅花欲傍小橋橫。
占年法向山農問,種樹書從老圃評。
幽興最關新節候,莫教風雨妒春明。
昨夜狂風今日雨。風雨相催,斷送春歸去。萬計千方留不住。春歸畢竟歸何處。
好鳥如歌花解舞?;B無情,也訴離愁苦。流水落紅芳草渡。明年好記歸時路。
去年聞雁江湖邊,爾時異鄉望白云。
今年雁南身更北,可憐送目懷居人。
我生羈旅自南北,雁飛何為亦遠役。
浮云滿天我無翼,相與因風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