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 五十七
萬卷仙經三尺琴,劉安聞說是知音。
杖頭春色一壺酒,爐內丹砂萬點金。
悶里醉眠三路口,閑來游釣洞庭心。
相逢相遇人誰識,只恐沖天沒處尋。
萬卷仙經三尺琴,劉安聞說是知音。
杖頭春色一壺酒,爐內丹砂萬點金。
悶里醉眠三路口,閑來游釣洞庭心。
相逢相遇人誰識,只恐沖天沒處尋。
擁有萬卷仙經和一把三尺長的琴,聽說劉安是這方面的知音。拄著拐杖帶著春日美景與一壺美酒,爐中煉制著如萬點黃金般的丹砂。煩悶時在三叉路口醉眠,閑暇時到洞庭湖游玩垂釣。相逢相遇的人有誰能真正認識我,只恐怕我一朝沖天而去就無處尋覓了。
仙經:有關修仙的經書。
劉安:西漢皇族,喜好文學、神仙方術,著有《淮南子》。這里可能借指懂仙術之道的人。
杖頭春色:指酒。
丹砂:朱砂,道教常用來煉丹。
由于沒有更多背景信息,推測此詩創作于詩人追求道家修仙之術的時期。當時道家思想盛行,很多人熱衷于尋求長生不老之法、修煉內丹等,詩人可能受此影響,表達自己在修仙過程中的感悟和心境。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對修仙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其特點是通過一系列意象和具體行為展現出超脫塵世的逍遙。在文學上體現了當時道家文化在詩歌創作中的影響,反映了部分文人的精神追求。
山上飛云片片輕,云山相似倚空明。 從龍本合封中去,觸石光從望處生。
春去臺空跡已陳,危亭杰出澗之濱。 清溪繞屋可濯足,好鳥隔江如喚人。 明月委波金瀲滟,青山帶雪玉嶙峋。 桃花流水非人世,或有漁郎來問津。
吳越如今霜桕肥,炎方且得緩寒衣。但違吾土登樓倦,欲笑參軍落帽非。
客重屠沽投臭味,秋誰瘦健向庭闈。東來一片傷心雁,恐有鄉書莫即飛。
望中樓閣似仙家,徙倚渾疑泛渚槎。愛暖柳條依舊葉,避寒梅子盡情花。
不韋城上長含霧,諸葛祠前爛吐霞。去歲登高無此景,且拋鄉思醉天涯。
誰打玉川門,白娟斜封團月。晴日小窗活火,響一壺春雪。可憐桑一生顛,文字更清絕。直擬駕風歸去,把三山登徹。
草草書傳錦字,厭厭夢繞梅花。海山無計駐星槎。腸斷芭蕉影下。 缺月舊時庭院,飛云到處人家。而今贏得鬢先華。說著多情已怕。
夜蕭索。側耳聽、清海樓頭吹角。停歸棹、不覺重門閉,恨只恨、暮潮落。 偷想紅啼綠怨,道我真個情薄。紗窗外、厭厭新月上,也應則、睡不著。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無情。六代繁華,暗逐逝波聲。空有姑蘇臺上月,如西子鏡照江城。
相見休言有淚珠,酒闌重得敘歡娛,鳳屏鴛枕宿金鋪。 蘭麝細香聞喘息,綺羅纖縷見肌膚,此時還恨薄情無?
天碧羅衣拂地垂,美人初著更相宜,宛風如舞透香肌。 獨坐含顰吹鳳竹,園中緩步折花枝,有情無力泥人時。
路入南中,桄榔葉暗蓼花紅。兩岸人家微雨后,收紅豆,樹底纖纖抬素手。
畫舸停橈,槿花籬外竹橫橋。水上游人沙上女,回顧,笑指芭蕉林里住。
岸遠沙平,日斜歸路晚霞明。孔雀自憐金翠尾,臨水,認得行人驚不起。
羲和鞭日日已西,金門理楫烏鵲棲。 滿張云帆夜濟海,天吳鎮靜無纖翳。 東方蟾蜍照顏色,高低萬頃黃琉璃。 飛廉倏來海若怒,頹飆鼓銳喧鯨鯢。 南箕簸揚北斗亂,馬銜罔象隨蛟犀。 暴駭鏗訇兩耳裂,金甲格斗交鼓鼙。 倒懸不解云動席,宛有異物來訶詆。 伏艎僮仆嘔欲死,膽汁瀝盡攣腰臍。 長夜漫漫半人鬼,舵樓一唱疑天雞。 阿班眩睫痿筋力,出海環珓頻難稽。 不見澎湖見飛鳥,飛鳥已沒山轉迷。 旁羅子午晷度錯,陷身異域同酸嘶。 況聞北嶕沙似鐵,誤爾觸之為粉齏! 回帆北向豈得已,失所猶作中原泥。 浪鋒舂漢鹢首立,下漩渦臼高桅低。 怒濤洶濺頂踵濕,悔不脫殼為鳧鹥! 此事但蒙神鬼力,窅然大地真浮稊。 翠華南幸公卿集,從臣舊識咸金閨。 掛冠神武蹤巳邁,愿乞骸骨還山溪。 讀書有兒織有妻,春深煙雨把鋤犁。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