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新秋病起雜題一十五首 病起見圖畫
病起見圖畫,云門興似饒。
衲衣椶笠重,嵩岳華山遙。
命在齋猶赴,刀閑發盡凋。
秋光漸輕健,欲去倚江橋。
病起見圖畫,云門興似饒。
衲衣椶笠重,嵩岳華山遙。
命在齋猶赴,刀閑發盡凋。
秋光漸輕健,欲去倚江橋。
病好后看到圖畫,勾起了對云門的濃厚興致。畫中僧人穿著衲衣、戴著棕笠,顯得很沉重,畫里的嵩山和華山看起來那么遙遠。雖然命還在,但仍堅持去參加齋會,閑下來時發現頭發都掉光了。隨著秋光到來身體漸漸恢復輕健,真想前往江邊倚靠在橋上。
云門:佛教禪宗云門宗,這里可能指云門宗的相關圣地或景象。
衲衣:僧衣,由許多碎布片補綴而成。
棕笠:用棕毛編制的斗笠。
齋:指佛教的齋會。
此詩創作于詩人在荊州新秋病起之時。可能當時詩人身體虛弱,看到圖畫后引發了內心的感慨。詩人或許一直對佛教文化有所關注,在病中更渴望精神上的寄托,同時也期待身體恢復后能親近自然。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詩人病中的心境和對生活的期待。其突出特點是借畫抒情,將病中感悟與自然之景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可能不算有重大影響,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獨特的生活體驗。
風吹寒色促征車,一別相思萬里馀。拓落卻憐門下士,賦成搔首愧相如。
渡湘千里憶分攜,因誦癡兒不了詩。送我出門還作惡,今朝會面豈前期。樂天獨往青山日,裴相閑居綠野時。從此功名恐相逼,伊山安得久棲遲。
清風徐到寺,香霧散方圓。鳥啄青松側,云過白塔前。暫離塵世界,來證佛因緣。默立重陰久,林花坐滿肩。
蘆花兩岸堆成雪,旅客懷歸心欲絕。輕棹如浮剡曲舟,開尊似坐瑤池月。年華隨水向東流,蘆荻無心亦白頭。正苦征鴻偏怨夜,翻憎絡緯競吟秋。蘆花飛去如蓬轉,鄉路微茫水深淺。村童莫更□笳吹,恐惹邊風入柳枝。
百里飆輪半日臨,原丘漸入綠云深。春來樹樹瓊英綴,想像霜飛十萬金。泥磚茅蓋舊曾臨,今日重來意倍深。路轉橙園三十里,飛甍碧瓦出層林。曾作耕田識字夫,廿年影事已模糊。黃金不假原能致,真向山前羨木奴。
莊生寄傲者,閒居著南華。浮辭逞虛誕,寓言恣喧嘩。操戈擊夫子,盜蹠翻見誇。三王未足論,五帝詎為嘉。睥睨小天地,言談多險邪。猖狂如所言,萬物其泥沙。吾儒自有經,典謨浩無涯。至誠乃君子,宜其輔邦家。
千山環玉抱中峰,曲引曹溪一水溶。天與空門留福地,佛傳西國此南宗。登臨客慣東山屐,入定僧歸晚寺鐘。揮壁莫論因果事,亞先遺址墓苔封。
秋老黃添霜后芽,朝餐下酒漬鹽花。莫嫌風味欠濃厚,此是清寒處士家。
青巖山下石溪頭,草屋柴門事事幽。但奉歡娛養慈母,榮名勢利不須求。
不羨人間冷煖卿,清修遠傍闔閭城。禪衣穩勝三加服,錫杖殊輕五仞旌。煙岫以時開畫障,風鈴入夜響璁衡。祇慚我為塵緣擾,顛倒三生夢未明。
琳宮突兀雞鳴嶺,極目風煙天地寬。山疊亂峰來北岳,水連千峽入桑乾。誰人禾黍溪邊種,幾處牛羊谷口看。塞下只今歌樂業,幕南昨日到呼韓。
積雨秋始涼,綠苔閟庭館。聞君起常晏,巷深人事罕。去年所種樹,兩兩當戶短。初欣花盈盈,今見實纂纂。感此時物遷,愁思無時斷。美人當歌罷,向夕喧急管。獨復步前楹,城高月初滿。
春臺偃蹇數朝枝,風雪幾侵冰玉姿。向晚不知何處笛,一聲忽動故園思。
齊女門北古塘斜,岸葦無窮雜蓼花。此地往來應慣熟,借書常到鄴侯家。
平生夢往處,始到天南峰。風來荷氣度,日轉松陰重。林間煮茗罷,谷口蒼煙漫。行看草根露,已作珠璣團。臨分更攜手,坐聽煙鐘聲。斜陽有底急,不貸四窗明。支頭澗底石,濯足松下泉。吾生儻有此,無復東西緣。冥冥近嶺翠,瀏瀏長廊風。他年竹林社,記取山王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