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狄梁公傳
失運廬陵厄,乘時武后尊。
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上保儲皇位,深然國老勛。
圣朝雖百代,長合問王孫。
失運廬陵厄,乘時武后尊。
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
上保儲皇位,深然國老勛。
圣朝雖百代,長合問王孫。
廬陵王時運不濟遭遇困厄,武則天乘勢興起而尊貴。狄梁公如五丁力士扶持天地,像一根巨柱匡正乾坤。他保住了太子的皇位,人們深切認可國老狄仁杰的功勛。即使歷經百代圣朝,也應常向狄公后人請教。
失運:時運不佳。廬陵:指廬陵王李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之子,曾被廢。
乘時:順應時勢。武后:即武則天。
五丁:傳說中能移山的力士,這里比喻狄仁杰力挽狂瀾。造化:指天地、自然界。
一柱正乾坤:形容狄仁杰像一根柱子一樣穩定國家局勢。
儲皇:太子,這里指李顯。
國老:狄仁杰曾被武則天尊稱為“國老”。
圣朝:指各個朝代。長合:應該長久。王孫:這里指狄梁公的后人。
此詩創作背景可能是詩人在閱讀關于狄仁杰的傳記后有感而發。狄仁杰生活在唐朝武則天時期,他在復雜的政治環境中,為穩定李唐江山、恢復李唐皇室正統發揮了重要作用。詩人或許是感慨于狄仁杰的忠誠和功績,寫下此詩以表達對他的敬仰。
這首詩主旨是贊揚狄仁杰匡扶李唐社稷的功績。其突出特點是用形象的比喻和簡潔的語言展現狄仁杰的偉大。在文學史上雖不算著名詩篇,但從側面反映了后人對狄仁杰的肯定和紀念。
幾年坐鎮海波平,忽聽驪歌送北征。百隊熊羆攀祖帳,一時笳吹動江城。營前細柳那堪折,匣底芙蓉若自鳴。共說承家多節操,佇看塞北請長纓。
古屋殘僧住,孤墳亂蟻穿。山棱人踏減,灘石浪搓圓。毀譽無終日,功名有百年。予方辜壯歲,渠得戀華顛。
人事無端類轉蓬,更勞分署過江東。三年臥病煙霞隔,尊酒逢君笑語同。地勝湖波浮幾席,秋深庭菊傲霜風。蕪城亦是桑乾路,望近橋陵紫翠中。
石翁散發青溪岸,瘦骨嶙峋照水寒。樂在秖緣清可濯,壽高應得靜相看。乾坤百歲長為主,霄漢中年早棄官。長對此溪還此石,不須蓬海跨飛鸞。
此大開士,愿力弘深。初無自相,隨眾生心。或以土木,至于縷線。但有少緣,悉皆出現。終不自言,我自于誰。惟令見者,默爾知歸。
香靜堂萱燕處溫。一家柔范被鄉鄰。三牲奉養真純孝,八十康寧是福人。巖菊晚,嶺梅春。豐容林下舊精神。婺光不動云衢爛,供佛床頭景氣新。
甌江好,孤嶼媚中川。會得池塘春草意,奇聲漱玉豈虛傳。空水共澄鮮。
三十年馀翰墨壇,強顏來作計籌官。清朝制古班恩厚,冷局人多卒歲難。吏事不堪詩興敗,公庖無暇晚炊寒。偶披俸歷掀髯笑,淺薄由來首素餐。
出郭高舂后,郊原起夕陰。山山曳殘雨,步步響新禽。老樹莓苔厚,空林紫翠深。招提何處所,云際有鐘音。
四大假合相,六根清凈緣。祇知心是佛,不惜藥成仙。魚泣銜沙立,鷗疑側腦眠。凄其野人奠,秋菊薦寒泉。
肉礧錦纏綜,流云汗似紅。太平無戰伐,驂驔走沙蓬。
出處成交讓,經綸有大功。淚碑瓜步北,棠樹蒜山東。百揆方時敘,重離遂不融。故臣偏感咽,曾是嘆三窮。
綠江深見底,高浪直翻空。慣是湖邊住,舟輕不畏風。
白頭歸故里,荒草沒柴門。鄉舊仍相見,兒童且不存。忠清千古事,骨肉一家魂。痛哭松楸下,云愁白日昏。
扶馀玉爪舊曾聞,青鳥猶沾海氣昏。掌上風標有如此,眼中神駿更憐君。平蕪未灑頭鵝血,春水誰開獵騎門?過雁昏鴉莫回首,霜拳高興在空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