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峴山愿公三首 二
相思恨相遠,至理那時何。
道笑忘言甚,詩嫌背俗多。
青苔閑閣閉,白日斷人過。
獨上西樓望,荊門千萬坡。
相思恨相遠,至理那時何。
道笑忘言甚,詩嫌背俗多。
青苔閑閣閉,白日斷人過。
獨上西樓望,荊門千萬坡。
因相思而遺憾彼此相隔遙遠,高深的道理何時才能領悟呢。修道之人認為忘卻言語才是至境,寫詩忌諱過于違背世俗。青苔長滿,幽靜的樓閣緊閉,大白天也不見有人經過。我獨自登上西樓遠望,荊門那邊山巒起伏連綿。
至理:高深的道理。
忘言:出自《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指忘卻言語以體悟玄理。
背俗:違背世俗。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不詳。詩人可能在與友人分別后,獨居時對人生道理有所思索,又因思念友人而創作此詩。當時或許社會環境相對平靜,詩人有時間和心境去思考人生、抒發情感。
這首詩主旨是表達對友人的相思和對人生道理的思考。其特點是景中含情,語言質樸。在文學史上雖可能影響不大,但展現了詩人細膩的情感和對生活的感悟。
登朝初遇漢恩寬,正色危言百代看。誰料承明終不返,江南天自遠長安。游雖燕市酒人來,書是西京賈傅才。一自敬亭星殞后,滄江鴻雁不勝哀。過江有約竟何如,片語千秋事總虛。沾臆他年聞篋淚,可憐未報秣陵書。我來不及與君游,宮錦曾聞醉石頭。豈但羊曇門下客,至今何限哭西州。
燕忙鶯懶聽芳詞,憶醉西湖畫舫時。山墅不知春早晚,隔墻數點墮書帷。
秉燭三更試賞之,神仙風格定能奇。良材恒要十年樹,莫恨此花繁較遲。
小小三弓圃,疏疏六尺籬。有花難辨種,無樹不交枝。聚石新增塢,環墻半傍池。眼前生意滿,綠草碧苔滋。
候氣靈臺何在,魯郊云物,彌覺蒼黃。賦罷悲秋,動人廣漠風涼。生機兆、菖蒲空卜,鉆火改、榆棗延望。楚魂傷。梁園授簡,難寫愁腸。蠻江。棲遲何事,孤禽怯月,旅雁驚霜。無賴持杯,辛盤徒為借春忙。蛩更絮、殘灰知冷,駒隙馳、一線添長。水云鄉。寒衣夜索,憑吊鴻光。
東南笑話向梅莊,舞破春風是此裳。酒興尋常行處遣,人生容易度時光。
熙朝曠典首徵賢,二百馀年命脈延。很有忠貞圖報國,豈容佞幸勢掀天。白華孝子怡怡爾,烏府先生凜凜然。時弊痛陳非不力,腹心手足兩難全。淵明歸隱義熙年,堪笑文官盡愛錢。明主胸襟宏翕受,大臣眼界澈中邊。乞身賀監宸衷諒,養志曾參母氏憐。漫恨綈袍人莫贈,高堂撫慰勝裝棉。祖餞都門車騎進,新詩絡繹遞蠻箋。執鞭父老迎南越,珥筆寅僚眷北燕。權貴當初寒破膽,國民此后孰承肩。起官還待頒優詔,風骨棱棱已遍傳。
早從洙泗溯淵源,更向圖書究本原。星斗心胸天亦小,縹緗糟粕卷空繁。詩敲晴雪看文藻,座入春風仰笑言。樗櫟我慚依玉樹,愿將繩墨就班門。
草色初看過雨,山光乍見收霞。煙火數椽茆棟,荒籬一樹桃花。搖曳旌旗十里,斑趍甲士三千。著處春風滿意,殊方化日同天。陰晴養花天氣,士女游衍風晨。一翻佳人拾翠,滿城桃李爭春。冠屨不倫之分,圭璋特達之尊。秉節會成周禮,曳裾歸去王門。
自賦閑居鬢轉華,登樓愁見夕陽斜。故山歸去家何在,吳苑春深又落花。
危言遷謫向江湖,放意云山道豈孤。忠信平生心自許,吉兇何恤賦靈烏。
謝堂新句入清歌,雨箔風簾有燕過。未免芳辰嘆心賞,始知猶患陸才多。
及見希夷跡,又見希夷真。始知今與古,天下長有人。
薄譖元非假,高名敢遽攀。未歸慚地下,且住看人間。湖海藏烽色,云霄遞客顏。五噫何敢詠,揮手出燕關。故舊紛相謂,狂名得已遲。卿仍用卿法,吾更愛吾詩。枉責元龍禮,虛勞惠子疑。吳山青片片,或恐妒歸期。
唱到陽關第四聲。香帶輕分。羅帶輕分。杏花時節雨紛紛。山繞孤村。水繞孤村。更沒心情共酒尊。春衫香滿,空有啼痕。一般離思兩銷魂。馬上黃昏。樓上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