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盧使君二首 二
司馬遷文亞圣人,三頭九陌碾香塵。
盡傳棣萼麟兼鳳,終作昌朝甫與申。
樓聳嬌歌疎雨過,風含和氣滿城春。
因知寰海升平去,又見高宗夢里人。
司馬遷文亞圣人,三頭九陌碾香塵。
盡傳棣萼麟兼鳳,終作昌朝甫與申。
樓聳嬌歌疎雨過,風含和氣滿城春。
因知寰海升平去,又見高宗夢里人。
司馬遷的文章可與圣人媲美,使者出行在繁華街道揚起香塵。都傳頌盧使君家族人才如麟鳳般杰出,最終會成為昌盛朝廷像尹吉甫和申伯一樣的賢才。高樓上傳來嬌歌,疏雨剛過,和風帶著祥瑞之氣讓滿城春意盎然。由此可知天下將走向太平,又見到了如高宗夢中賢才般的盧使君。
司馬遷文亞圣人:指司馬遷文章水平很高,僅次于圣人。
三頭九陌:形容街道繁華熱鬧,這里指使者出行的場景。
棣萼:比喻兄弟,這里指盧使君家族人才。
麟兼鳳:麒麟和鳳凰,象征杰出人才。
昌朝:昌盛的朝廷。
甫與申:指尹吉甫和申伯,周朝賢臣。
嬌歌:美妙的歌聲。
寰海:天下。
高宗夢里人:傳說商高宗武丁夢到賢才傅說,后找到并任用他。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考。從詩看,當時社會或相對穩定,詩人為表達對盧使君才華品德的贊賞及對國家太平的期望而作。
此詩主旨是贊美盧使君,將其比作賢才。特點是用典多,文化氣息濃。在文學史上雖影響不大,但展現當時文人社交與情感表達。
歡宴申遙夕,疲薾辭請謁。故人從東來,今我思超忽。聊攜一尊酒,相與陶嘉月。熹微破泱漭,冉冉出叢樾。是時初踰望,清可鑒毛發。雖復表虧端,幽暉殊未歇。玄鶴寥戾鳴,肅然懲棲鶻。敢以斗柄斜,辭君玉壺竭。攜手仍與旋,清言至明發。
峽山山水稱奇勝,萬壑煙籠禪宇靚。雙峰削出天門寒,一泓綠繞神仙境。何年古殿自飛來,參差樓閣凌空開。朱甍入云莽欲墜,山光樹色相崔巍。福地人間傳十九,疏鐘朝暮螭龍走。層巒蹲踞隱蓬萊,猿環犀鎖應疑否。我來飛錫問其真,孤高直上迥無塵。酣歌一笑振林木,曇花亂落明芳春。摳衣直欲訪安期,云根煮石烹瓊脂。和光洞口窺禪定,爭奈舟師促去岐。古來丈夫何定處,得意江山隨去住。勝地應教待再來,片帆且逐天風去。
百年幾許清溪興,若個清溪是夙緣。白鷺黃鸝皆眼界,桃花流水自山川。塵埃萬里終寥落,衣袖千回此濯沿。我有長歌堪附搭,酒杯何處話先天。
紺綰雙蟠髻,云敧小偃巾。輕盈紅臉小腰身。疊鼓忽催花拍、斗精神。空闊輕紅歇,風和約柳春。蓬山才調更清新。勝似纏頭千錦、共藏珍。
迤邐騎樓便客行,榕須垂路若長藤。任憑摩托如流水,滿市竟無紅綠燈。
鹍弦且輟弄,鶴操暫停徽。別有啼烏曲,東西相背飛。倡人怨獨守,蕩子游未歸。若逢生離唱,長夜泣羅衣。
君詩企風雅,圣處同天工。筆陣有前敵,一戰可勒功。夜光謝牛斗,耿耿崔嵬兇。肯顧馬千駟,甘心因詩窮。
至此風濤闊,江聲作海聲。飛飛兩浮玉,欲與白波平。
皂衣非復漢庭郎,蔽缊深冬臥草堂。貧薄不羞畜牸計,沉浮也逐斗雞行。殘書閣盡經旬病,異味嘗來百草香。獨愧頑心猶未化,十年學道幾亡羊。
江湖流落久相依,每嘆朱顏戲彩衣。何事淚痕書上見,他年千隴約同歸。七分年紀十分愁,物理乘除不自由。死葬生游今得地,卻嗟無計共遲留。
宋代王孫元閣老,文章萬丈貫天河。胸中不有調元事,那解揮毫寫太和。
海上棲遲漸白頭,垂綸只合老滄洲。宣城聊訪青山去,函谷還瞻紫氣浮。落落風塵誰下榻,蕭蕭秋色獨登樓。多君徑寸珠相贈,萬里江天載月游。
霪雨侵我宅,不霽其奈何。蛙聲動四砌,垣牖化為坡。藩籬既已撤,林木成一家。青山匝四圍,原隰潴陂池。吾苗安可保,所望則已多。常愿無饑渴,貧賤理則宜。
璧月流空露滿庭,道人閑誦蕊珠經。清聲瑯瑯夜方永,白鶴飛繞香煙聽。
躡石循急澗,穿林度重岡。俛入幽谷邃,仰見奇峰蒼。李公英妙年,讀書此云房。一去上臺閣,致身何慨慷。蘇公記藏書,文字有耿光。馀事亦騷雅,戲墨仍風霜。兩公不歸來,歲月忽已荒。何用建遺烈,寒泉薦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