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陪顏使君真卿登峴山送張侍御嚴歸臺
峴首千里情,北轅自茲發。
煙霞正登覽,簪筆限趨謁。
黃鶴望天衢,白云歸帝闕。
客心南浦柳,離思西樓月。
留賞景不延,感時芳易歇。
他晨有山信,一為訪林樾。
峴首千里情,北轅自茲發。
煙霞正登覽,簪筆限趨謁。
黃鶴望天衢,白云歸帝闕。
客心南浦柳,離思西樓月。
留賞景不延,感時芳易歇。
他晨有山信,一為訪林樾。
在峴首山這里飽含著千里惜別之情,友人向北駕車從此出發。正當我們在煙霞中登山游覽,卻因公務限制要去拜見上司。友人如黃鶴般仰望京城大道,似白云般要回歸帝宮。我的心如同南浦邊的柳樹,離情別緒就像西樓的明月。留此欣賞美景卻時光短暫,感慨時令美好容易消逝。他日若有山中消息,一定去探訪那山林。
峴首:峴山,在湖北襄陽。
北轅:向北駕車,指友人北歸。
簪筆:古代插筆于冠,以備書寫,這里指有公務在身。
天衢:京城的大道。
帝闕:皇宮。
南浦:南面的水邊,常指送別之地。
林樾:山林。
此詩創作于詩人陪顏真卿登峴山送張侍御嚴歸朝之時。當時顏真卿在當地任職,張侍御嚴要回京城,詩人參與送別活動,有感而發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送別友人,突出特點是將送別之情與時光感慨相融合。在文學史上雖無重大影響,但展現了唐代送別詩的常見風貌。
支硎山頭云欲平,桃花李花相間明。放舟出郭本無意,帶雨看山亦有情。
花影漾簾波,夜久春痕薄。試問姮娥瘦幾分,只有闌干覺。陌上玉驄嘶,喚起雙棲鵲。楊柳梢頭掛曉星,又下西樓角。
淵然性格是吾師,華翰何、劉喜并之。東野官閒聊寄跡,西湖家近稱吟脾。篇皆邁古騷人筆,句盡空前幼婦辭。尚有一行多惠政,策名正好值清時。
平流鼓怒浪,靜樹振驚飆。渺哉風動人,美惡殊相搖。樞機在言行,天地遐不遙。子綦隱南郭,三籟日蕭條。
紅梅何事有雙身,永夜孤心不寐人。病馬雪寒猶戀月,流鶯天暖即爭春。情中劍首輕吹吷,劫后琴心忍作塵。玉女邅回還在側,云璈奏罷慘赪唇。
規規為愚傲為穎,晨華夕喪何足逞。對山悠然此心領,誰歌白雪妙于郢。題破蜀箋為紅杏,晝游苦短燭堪秉。愧我寒蜩嘒如哽,墮身千仞求長綆。移文鷗社盟莫冷,共嚼梅花醉香影。
眼前多少淚。鴻雁知人意。強攀叢桂枝。皺雙眉。池上風帷月帳,斷蓬飛。斷蓬飛。錦字詩成,寄歡何日歸。
青春駕言邁,江蘺冒青英。吳會有狂且,遠托高陽生。丈夫抱奇志,豈同兒女行。近情恐不任,遠懷為物嬰。南國無伯桃,東海少田橫。結交古道喪,感激何時平。白日照郊墟,晨風凄中懷。為子具尊酒,中懷良不開。翩翩孤飛鴻,長鳴向我哀。執手漢水上,念子何時歸。生尚崇令德,死即欣泉臺。
久飫福臺新詠好,來從海外聽韶韺。眼中人物皆金箭,不負東坡是此行。劍南詩思聽春雨,慷慨還歌結客行。誰向騷壇飛一騎,高吟喚起草雞聲。
泗水西來一帶長,望中煙浪似吾鄉。云收雁塔初晴影,月照龜山午夜光。沿汴曉穿榆莢影,過淮時嗅稻苗香。
天涯誰與寄相思,殘片疏疏尚戀枝。一自西風寒勒后,凋零能得幾多時。
今古河流幾變遷,防秋有策抵防邊。終教淮泗全歸海,莫放魚龍便上天。莽莽叢鄉聞鬼哭,荒荒水氣雜人煙。黃樓一角留蘇績,猶想秦郎作賦年。
暫系江邊艇,尋君薜荔居。白云三徑菊,落葉滿床書。縱酒疑元亮,傳經似仲舒。慇勤還握手,別去憶雙魚。
行李遲明發,渡江何日歸。秋風吹去路,水色上征衣。戰罷城池在,潮生海日微。君看稻粱雁,一一盡南飛。
花信風從底處來,水邊探得一枝開。箯輿日日溪南北,看盡江梅看臘梅。斬新梅蕊破東風,一樹鵝黃一樹紅。不著鉛華元自好,未妨時世略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