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三百三首 二五四
余勸諸稚子,急離火宅中。
三車在門外,載你免飄蓬。
露地四衢坐,當天萬事空。
十方無上下,來去任西東。
若得個中意,縱橫處處通。
余勸諸稚子,急離火宅中。
三車在門外,載你免飄蓬。
露地四衢坐,當天萬事空。
十方無上下,來去任西東。
若得個中意,縱橫處處通。
我勸各位年輕人,趕快離開這苦難的境地。三車就在門外,能載著你們免受漂泊之苦。在空曠之地隨意而坐,面對蒼天覺得萬事皆空。整個世界沒有上下之分,來去可任從西東。如果能領悟其中真意,無論到哪里都能暢通無阻。
稚子:年輕人。
火宅:佛教語,比喻充滿眾苦的塵世。
三車:佛教以羊車、鹿車、牛車比喻三乘,這里指解脫塵世的工具。
飄蓬: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比喻漂泊不定。
露地:空曠之地。四衢:四通八達的大路,這里形容開闊自由。
十方:佛教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這首詩作者是寒山,他生活在唐代,長期隱居于天臺山寒巖。當時佛教盛行,他受佛教思想影響極深。此詩可能是他看到世人在塵世中受苦,出于慈悲之心,以詩勸人皈依佛法,尋求解脫。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脫離塵世苦海,追求佛教的解脫境界。其特點是語言通俗,以形象比喻闡述佛理。在文學史上,它體現了唐代佛教詩歌通俗化的傾向,對研究唐代佛教文化和詩歌創作有一定價值。
春醉非關酒,郊行不問涂。青天何處了,白鳥入空無。
夜夢乘輕舟,掛席浮天池。天池亦何有,濤瀾靡津涯。中有三神山,樓觀何巍巍。晶熒白玉闕,彩錯黃金旗。紫皇遣天風,下吹仙人衣。仙人不知名,人言是安期。我欲就與語,弱水隔渺瀰。鼓枻方少前,風動輒去之。仙人不得見,遙睇忍言歸。愿言哀劬勞,舉手援塵姿。探囊得靈丹,往往分刀圭。使我生羽翼,桑榆增暮輝。
十日一風五日雨,社前拜祝神已許。瓦盆瀲滟斟濁醪,高俎縱橫薦肥羜。嗚嗚笛聲坎坎鼓,俚曲山歌互吞吐。老巫狡獪神有靈,傳得神言為神舞。祭余分肉巫自與,醉里狂言相爾汝。小兒覓餅大兒扶,頭上神花付鄰女。
鯉質嘉魚又鯽肌,從來物類有相疑。纖鱗儼帶三江色,巨口都將一字移。張翰此時成獨笑,陸佃當日未曾知。蘼蕪杜若參差地,更在詩人細入思。
一片蒼山落案前,亭亭孤塔影嬋娟。林花乍落猶含露,池水新生即有煙。蝶趁侍兒登佛閣,鶴隨門客上漁船。清光盡貯軒庭內,獨榻拋書抱石眠。
柳未藏鴉雪未消,春衫游子馬蹄驕。去年沽酒樓前路,錯認桃花第一橋。玉砂卷海白模糊,千樹梅花埽地無。彷佛水仙祠下路,金枝翠帶不勝扶。
招招兮舟子,語予兮津是。江國兮上游,萬里流兮從此。懷粻糗兮涉之,有伯兄兮偕在水。揖諸山兮叩舷,及春濤兮方瀰。下章水兮無窮,念煙波兮今始。朝石齒兮暮沙眉,與鳧鷗兮問棲止。棲止兮悠悠,所與同兮芳洲。洲何有兮魚火,時滅明兮釣舟。魚何為兮石際,人何為兮水陬。嘆所貪兮不同,各于物兮有求。感我思兮瞿瞿,思卬友兮俟前途。就虔江兮賒月色,買春酒兮與朋俱。三杯耳熱兮仰天呼,萬里滄洲兮不近吾。羌東風兮吹鼓,聞吾言兮神靈雨。云青青兮帷峰,波躍躍兮騰浦。顧瓶罍兮滿空,盡水山兮吞吐。愿長醉兮無醒,恣一葉兮轉萍。惟元侯兮秉鉞,麾五兩兮相迎。五兩兮飄飄,飛龍兮翹翹。躐奔湍兮自適,憑急瀨兮不可搖。抱日流兮泱漭,穿月波兮逍遙。紛參差兮偃仰,遂習慣兮晨宵。汨流程兮有旬夕,乃灘窮兮五云驛。所與舟相敵兮朔風驕,停友兄之舲兮使前格。我亦歌兮且謠,視諸君兮為迫。
云氣千家泥滑滑,倉庚聲里雨羈人。陰成蕉葉才三尺,花發荼蘼又一春。少日去如丸下坂,浪游贏得面封塵。邊烽萬里傳胡耗,袖手窮荒負此身。
軒窗開處小池平,翠竹新栽繞徑生。洗藥每驚魚躍起,掃苔時放鶴來行。涼生清籟秋偏早,影動微波月倍明。惹得王猷知此處,幾番直造不通名。
乘鸞縹緲過三山。游戲下人間。金尊不辭頻倒,春色上朱顏。依暖玉,掠風鬟。語關關。惟愁漏短,雨散云飛,騎月空還。龍頭一語定閩山。黃色上眉間。詔書促歸金闕,玉帶侍天顏。攏象板,亸宮鬟。唱陽關。從容禁闥,若念林泉,應寄書還。從來云雨過巫山。只托夢魂間。何如醉逢傾國,春到一瓢顏。歌窈窕,舞雙鬟。掩云關。重城五鼓,月下西樓,不忍輕還。
繁桃只稱倚紅扉,臘酒吹香著舞衣。樓底誰家吹玉笛?一雙白鷺上云飛。
我已削然如樹,那得馀糧供汝?我忍若饑烏,汝竟唇如餓虎。微步,微步,釋擔萬人爭駐。
高臥堪人事,幽棲豈世情。老松寒更拙,片竹冷逾清。擁褐江湖色,鳴琴雨雪聲。懶心常近傲,不是學莊生。
弓劍間關虎穴危,云霄浩蕩鶚書飛。禁門幾聽晨鐘入,鄉邑爭看晝錦歸。春草青邊鹿茸長,秋橙黃后蟹螯肥。男兒老大功須立,晚歲漁樵愿未違。
宇宙真逆旅,形骸同贅疣。古人有至藥,變滅非所憂。長生本無方,徒以智力求。終時受物化,莽莽蝶與周。無周復無蝶,靈運千年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