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十九
獼猴尚教得,人何不憤發。
前車即落阬,后車須改轍。
若也不知此,恐君惡合殺。
此來是夜叉,變即成菩薩。
獼猴尚教得,人何不憤發。
前車即落阬,后車須改轍。
若也不知此,恐君惡合殺。
此來是夜叉,變即成菩薩。
獼猴尚且能被教化,人為何不奮發圖強呢?前面的車掉進了坑,后面的車就必須改變行車路線。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恐怕你會招來災禍?,F在表現得像夜叉般兇狠,轉變過來就能成為菩薩那樣慈悲。
尚教得:尚且能夠被教化。
憤發:奮發,振作。
落阬(kēng):掉進坑,比喻遭遇困境。阬,同“坑”。
改轍:改變行車的軌跡,比喻改變方法、策略。
惡合殺:可能會招來不好的結果,有災禍降臨的意思。
夜叉:佛教中的惡鬼,形象兇惡。
菩薩:佛教中慈悲為懷、救苦救難的神。
由于資料有限,難以明確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但從詩的內容推測,詩人可能生活在一個人們道德觀念淡薄、缺乏進取精神的社會環境中,看到世人的種種不良表現,故而創作此詩以勸誡世人。
這首詩主旨是勸人奮發向上、知錯能改、棄惡從善。其特點是語言質樸,道理深刻。雖文學史上可能不太知名,但對研究當時社會風氣和勸誡文學有一定價值。
策轡并驅閩海東,?旌遠下乘長風。
禾苗秀結千村外,雞犬聲聞四境中。
明道久為花縣宰,河陽近接子云公。
趨勞莫畏邊途泛,萬里葵哀向日紅。
愚公不解計安危,行盡人間惡路岐。
難似車登蛇退嶺,險如舟過馬當祠。
平生憂患常難測,送老安閑敢自期。
一事不成應有命,惟將知止報明時。
風雨驅車出禁城,侍臣辭印暫經營。壯游兄弟今誰健,老去君臣自有情。千古威靈如日近,九霄香火與云平。椒房七載恩多少,漫別君王向此行。
鶴袍病骨兼山役,禱祭虔誠欲代天。雨過紅門千嶂出,云歸玉殿九龍眠。誅茅辟土憐今日,短柏新松擬萬年。圣壽無疆仙馭遠,老臣垂涕灑寒泉。
卜筑雖人境,無喧即洞天。
青山移屋里,錦石墮屏前。
鶴舞窺爐篆,鶯歌答管弦。
金門耽吏隱,丘壑記平泉。
塵氣不馀纖,憑虛一縷黏。
分歧垂遠勢,透露簇微尖。
曳腳神還整,藏鋒力自铦。
臣書真逸品,鳳藻得無嫌。
素肌瑩凈,隔鮫綃貼襯,猩紅妝束?;饌泔w空熔不透,一塊玲瓏冰玉。
破暑當筵,褪衣剝帶,微露真珠肉。中心些子,向人何大焦縮。
應恨舊日楊妃,塵埃走遍,向南閩西蜀。困入筠籠消黯攪,香色精神愁蹙。
賴有君謨,為傳家譜,不棄青黃綠。到頭甜口,是人都要圜熟。
秋堂積雨新涼入。今宵雅乘鵬飛集。
勁翮會高風。功名欬唾中。
筆頭元有準。快寫平生蘊。
何日捷書來。重陽把一杯。
男兒三十殊非少,今我過之詎足歡!
齷齪摯瓶嗟器小,酣歌鼓缶已春闌。
眼中云物知何兆,鏡里心情只獨看。
飽食甘眠無用處,多慚名字侶鹓鸞。
三嘆枉教陪一唱,詩仙爭肯伴樵夫。
金刀刮盡塵埃氣,玉水洗成冰雪膚。
涸胃已慚搜思竭,乾喉兼覺出群粗。
馀篇只等功成后,留和棹歌尋五湖。
悲哉秋氣夜寥寥。奈風又瀟瀟。雨又瀟瀟。欹枕孤幃,虛度可憐宵。
迢迢。驚聞雁陣影嘹嘹。更燈影搖搖。竹影搖搖。千里關山,著處夢魂飄。
朝朝。
山色逶迤樹色稠,
風光遙接塞垣秋。
僧棲紅葉林邊寺,
人在斜陽江上舟。
群彥英英祖國門,向來宏長屬平津。
臨歧獨下蒼生淚,八百孤寒愧此君。
傾別酒,促歸輪,壯懷枉自托風云。
劇憐彩鹢乘濤處,親見蓬萊海上塵。
八十老婆心已灰,
強顏抹粉與涂蚽。
自知潦倒無羞恥,
遇興何妨舞一回。
喚渡近衡門,信步南村。薄綿今日覺微溫。梅染胭脂先破臘。伴佛黃昏。
冷淡許誰論,菜甲篁孫。逢僧閑話半無根。斜日一簾當戶卷,曝取朝暾。
送暖曉來風,春信微通。滿城芳草暮愁中。寒食才過宮柳暗,煙樹朦朧。
杜曲踏芳叢,有個人同。盤龍繡領御溝東。日落河橋歸路晚,嘶斷花驄。
松影繞回塘,小閣焚香??芍型ね庠氯缢鉁喴蓻_靜夜,一片寒光。
落葉打虛廊,僧夢方長。排空叫雁也成行。容我五湖隨范蠡,煙雨鳴榔。
蒲帆片片帶斜暉,路轉蒹葭興不違。
白露為霜楓欲脫,澄江如練雁初飛。
滄桑廿載衣冠在,猿鶴三軍事業非。
回首悲笳驚日暮,新亭風景一沾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