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使君挽歌二首 二
始憶花前宴,笙歌醉夕陽。
那堪城外送,哀挽逐歸艎。
鈴閣朝猶閉,風亭日已荒。
唯余遷客淚,霑灑后池傍。
始憶花前宴,笙歌醉夕陽。
那堪城外送,哀挽逐歸艎。
鈴閣朝猶閉,風亭日已荒。
唯余遷客淚,霑灑后池傍。
開始回憶起在花前設宴的情景,伴著笙歌沉醉在夕陽中。怎能忍受在城外送別,哀傷的挽歌追隨著歸去的船。鈴閣早晨還緊閉著,風亭在日光下已顯荒涼。只剩下被貶謫之人的淚水,灑落在后池旁。
陶使君:姓陶的州郡長官。使君,對州郡長官的尊稱。
笙歌:泛指奏樂唱歌。
歸艎(huáng):指歸去的船。艎,大船。
鈴閣:指州郡長官辦事的地方。
遷客:被貶謫到外地的官員。
具體創作時間和地點難以確切知曉。從詩中‘遷客’可知,詩人當時處于被貶謫的狀態。陶使君的去世,引發了詩人對過往歡樂時光的回憶,結合自身被貶的遭遇,更添哀傷之情,從而創作此詩。
這首詩主旨是哀悼陶使君,突出特點是通過今昔對比和借景抒情來表達情感。在文學史上雖可能無顯著地位,但展現了當時文人對友人離世的情感表達。
花下笑聲微。鶯喉高又低。怪穿花、粉蝶成圍。唯有禪心清似水,相對坐,兩忘機。莫道絮沾泥。狂風也解飛。恨殘春、九十將歸。回首陽臺云縹緲,愁薄暮,雨霏霏。
錦里無端無素書。長安秋晚憶家無。故人來此尚踟躕。舊事殷勤休忘了,老來凄斷惡消除。小樓雪夜記當初。
蕩蕩躍龍橋,日夕千輪蹄。先生挾書策,一月百過之。康衢久聞謠,古道何坦夷。有橋無病涉,劂功人未知。朝從橋南來,暮從橋北去。既去復何求,不憶來時路。月在橋上頭,水在橋左右。水月自清新,行人總孤負。貪夫逐利過,志士獵名驟。笑予僅馮生,甘屬眾庶后。江湖多風波,陵岳多嵯峨。繭足嗟何歸,不如守槃薖。一丘我無依,守書如守陴。但令一矢存,壁門寧易開。為俠當盡狂,為儒當極腐。龍躍吾何期,斯橋儻終古。
連日舟橫拍岸風,祗應身世在疏篷。旅床獨繭皆愁緒,青鏡明朝即老翁。
東坡昔遷謫,海角掛孤光。林家賞紅紫,翟舍叩昏黃。義井獨后汲,至味逡巡長。偶過荔枝港,累累照滄浪。父老欣見留,及食邀過嘗。海南一卷詩,字字含幽芳。無入不自得,火宅生微涼。披猖今何世,敦俗忽已亡。濕沫相呴濡,良厚誠可傷。
平生癡絕百無憂,黨友相嘲顧虎頭。癡黠胸中各相半,要之與我不同流。
田侯德政著淮陰,父老遺祠感慕深。試看淮上今時月,曾照田侯往日心。
深居苦羸疾,誰與破愁顏。世態浮云外,交情暮兩間。襟懷期齊月,胸次要全山。夢寐神峰久,何時恣往還。
細結夫須染色新,使君持贈意偏真。玉川便易煎茶帽,元亮還拋漉酒巾。影墮水波浮晚照,黑遮霜鬢隔秋塵。深慚欲報無瓊玖,感戴寧忘拂拭頻。
無正文。
明艷注秋波。輕松綰髻螺。怕逢人、先斂雙蛾。怯雨羞云情未穩,佳會少,遠離多。梁繞憶清歌。蘭舟肯再過。為他垂淚染香羅。欲倩鱗鴻將錦字,知別后,意如何。
涌金門外斷紅塵,衣錦城邊著白蘋。不到西湖看山色,定應未可作詩人。
蠟燭花中月滿窗。楚梅初試壽陽妝。麒麟為脯玉為漿。花影燭光相動蕩,抱持春色入金觴。鴨爐從冷醉魂香。
一壁何堪守故常,寸田無礙自清涼。人天坐閱蟲沙劫,便幻空花不覺香。
眾流自作一門去,老子閒為三峽游。弭棹初逢云雨館,轉帆便是帝王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