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詩四首 四
默念群疑起,玄通百慮清。
初心滅陽艷,復見湛虛明。
悟滅心非盡,求虛見后生。
應將無住法,修到不成名。
默念群疑起,玄通百慮清。
初心滅陽艷,復見湛虛明。
悟滅心非盡,求虛見后生。
應將無住法,修到不成名。
默默思索時各種疑惑涌起,領悟玄理后百種思慮都澄清。最初的念頭熄滅了如陽般的艷麗浮躁,又見到清澈虛空的光明。領悟到煩惱的滅除并非心性的盡頭,追求虛空又有新的見解產生。應當用無所執著的佛法,修行到不追求聲名的境界。
玄通:指領悟深奧的道理。
初心:最初的念頭。
陽艷:如陽光般艷麗浮躁的事物或心境。
湛虛明:清澈虛空的光明,喻指一種純凈的心境。
無住法:佛教用語,指不執著于任何事物的修行方法。
此詩具體創作時間和背景難以確切知曉,但從內容看,應是詩人深入研習佛法、探索心靈解脫之道時所作。當時詩人可能在思考人生、修行等問題,試圖擺脫世俗的紛擾和內心的困惑。
這首詩主旨是闡述修行的感悟和對佛法的理解。其突出特點是充滿哲理,以詩的形式表達佛理。在文學史上雖不具有廣泛影響力,但對于研究古代佛教思想和詩歌創作有一定價值。
太乙宮前月滿時,滄波萬頃碧琉璃。手持玉笛瑤壇上,吹起凌空錫杖飛。
落絮飛花滿帝城,看看春盡又傷情,歲華頻度想堪驚。風月豈惟今日恨,煙霄終待此身榮,未甘虛老負平生。
全州古松大道邊,白晝暝色行蒼煙。溪回路轉不知數,直至興安陰接連。蛟龍拿空勢欲舞,往往呼號作風雨。大枝屈鐵少枝盤,偃蹇突怒如相忤。時復一株羅樵斧,槎牙無枝形獨古。誰栽此松經幾祀,國初太守名猶記。勝跡曾留學士題,繁陰長與行人憩。松風冷冷山寂寥,松月皎皎明清霄。遙想山中風月下,定有鶴仙吹玉簫。
桔槔晝開春雨足,采采新苗出畦綠。就中一握晚菘香,何許長安夸食肉。柏臺清節世見希,花鳥不愛丹青揮。向來斷齏本同調,下箸亦喜霜根肥。此味分明吾所羨,此色寧堪上人面。船窗撫景一題詩,憂樂終歸濟時彥。
小傘障羞去復回,蔣山寺里看花開。摩挲拄杖君隨我,遮莫松間喝道來。
際曉聞君已出城,晚來消息未分明。尊開漫自誇清酒,詩到真如食太羹。雪土細穿春草綠,雨簾高捲暮云平。虛堂燭火棋枰在,可惜無人坐五更。
寺主善為無米飯,病人要吃沒錢針?;识荚娎隙嗖潘?,收拾酸寒入笑林。
鴉陳連空木葉疏,西風衰柳半平蕪。湖山照眼長奇麗,不枉千金買畫圖。
向曉披衣更擁衾,略無一事惱胸襟。起來點檢窗前雪,地上無多屋上深。
青衫洗盡泮宮塵,三載琴書又問津。海闊正憐鴻去遠,山深須遣雁來頻。沈郎風月詩俱瘦,謝老池塘草自春。莫笑廣文官獨冷,長安一日看花人。
松要蛩語入窗紗。夜深風雨加。江南總被亂山遮。今番夢到家。言未了,笑聲嘩。倚闌云鬢斜。覺來依舊在天涯。殘燈映淚花。
真龍產自于闐國,促腕高蹄稱汗血。顧影驕嘶赤電生,過都歷塊紅塵滅。此物何年入漢家,番酋作貢過流沙。天閑不羨乘黃選,內廄寧論白鼻騧。扇頭一見生驚詫,貌出權奇更高價。已識雄姿勝渥洼,況看妙手驚曹霸。吁嗟此馬今豈無,安知櫪下非神駒。九方不作孫陽死,世上于今只按圖。
詩書家世事,公獨妙兵籌。異質生三乳,時名放一頭。萬山叢里邑,五嶺水邊州。謾道登朝去,功多恨未酬。
峨嵋山腳蓬蒿箭,射中虛空成兩片。驚起當年陳老師,通身是眼何曾見。
三宮北狩何時返,猿啼鬼哭塵沙遠。李陵衛律甘匪人,豈無蔡琰吹胡管。江南江北骨成山,箭瘢紛紛劍痕滿。嗚呼二歌兮歌未休,潸然出涕滂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