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公主挽歌二首 一
湯沐三千賦,樓臺十二重。
銀??稱貴幸,玉輦盛過逢。
嬪則留中饋,娥輝沒下舂。
平陽百歲后,歌舞為誰容。
湯沐三千賦,樓臺十二重。
銀??稱貴幸,玉輦盛過逢。
嬪則留中饋,娥輝沒下舂。
平陽百歲后,歌舞為誰容。
公主享有三千戶的湯沐邑賦稅,所居樓臺高聳有十二重。宮中銀爐彰顯著她的尊貴寵幸,玉輦常載著她與人盛情交往。她作為嬪御遵循婦德主持家中饋食之事,如今如嫦娥般的光輝卻隨夕陽落下而消逝。就像平陽公主去世后,那些歌舞又是為誰而表演呢。
湯沐:即湯沐邑,古代諸侯朝見天子,天子賜以王畿以內的、供住宿和齋戒沐浴的封邑,后指皇室、貴族收取賦稅的私邑。三千賦:指有三千戶的賦稅。
十二重:形容樓臺之高。
銀??:銀質的香爐,象征高貴。
玉輦:帝王或后妃所乘的車。過逢:交往。
嬪則:嬪御的準則、婦德。中饋:指家中供膳諸事。
娥輝:如嫦娥般的光輝,形容公主美貌。下舂:指日落。
平陽:指平陽公主,這里借指高安公主。
高安公主是唐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女兒。其具體創作時間難以確切考證,可能是在公主去世后,當時宮廷中為表達對公主的哀悼而作。當時宮廷重視禮儀,公主去世是重要事件,挽歌用于表達哀思和彰顯其身份地位。
這首挽歌主旨是哀悼高安公主。其突出特點是通過描寫公主生前的富貴與死后的寂寥,形成強烈反差,增強了哀傷氛圍。在文學史上,這類挽歌反映了當時宮廷文化和喪葬禮儀,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價值。
無量春愁無量恨,一時都向指間鳴。我亦艱難多病日,那堪重聽八云箏。九年面壁成空相,持錫歸來悔晤卿!我本負人今已矣,任他人作樂中箏!愧向尊前說報恩,香殘玦黛淺含顰。卿自無言儂已會,湘蘭天女是前身。丈室番茶手自煎,語深香冷涕潸然。生身阿母無情甚,為向摩耶問夙緣。碧玉莫愁身世賤,同鄉仙子獨銷魂。袈裟點點疑櫻瓣,半是脂痕半淚痕。春雨樓頭尺八簫,何時歸看浙江潮?芒鞋破缽無人識,踏過櫻花第幾橋。桃腮檀口坐吹笙,春水難量舊恨盈。華嚴瀑布高千尺,未及卿卿愛我情!丹唐拜輪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朱弦休為佳人絕,孤憤酸情欲語誰?烏舍淩波肌似雪,親持紅葉索題詩。還卿一缽無情淚,恨不相逢未剃時。相憐病骨輕于蝶,夢入羅浮萬里云。贈爾多情書一卷,他年重檢石榴裙。
晴日薰人午睡迷,輕舟小楫夢中歸。覺來搔首窗前立,草綠花紅燕子飛。
奔霆響空山,飛連掛絕壁。毛發忽森豎,精神共英特。平生丘壑姿,至此意頗適。何必游九華,龍眠自尤物。
物宜求新,人宜求舊。不起于座,現諸威儀。
幾陣涼風清不盡,一天秋色渺無邊。僧房好處閒窗牖,把定山椒紫翠煙。
風來庭樹響蕭蕭。四望曾陰倍寂寥。漸欲殘骸同槁木,不知新歷又元朝。臘梅破萼爭冰雪,凍雀蹲枝篩羽毛。寄語袁安高臥穩,斷無車馬過荒郊。
當陽正體露堂堂,休謂當年付飲光。彼既丈夫我亦爾,潁將好肉更剜瘡。
爐香一炷滿床書,野杏山桃三四株。食罷睡馀還獨立,一身此外復何須。
淡掃蛾眉朝畫師,同心華髻結青絲。一杯顏色和雙淚,寫就梨花付與誰?收拾禪心侍鏡臺,沾泥殘絮有沈哀。湘弦灑遍胭脂淚,香火重生劫后灰。
不須舉扇障西風,且付黃花一笑中。漸喜盧?成兩斃,仍愁蜂蟻起群雄。未能長策轅從北,果有真儒轍豈東。老我數奇何所用,快教兒輩學從戎。
深山五月清無暑,露氣漙空午夜寒。草際鳴蛩更強聒,滿懷秋思寄毫端。
風雨欺人后,枝頭已自疏。鳥啼因散去,花落是驚馀。沖雨知何許,流聲已瞥如。不應紅顫雨,猶似暗沾裾。青子疑彈雀,紅桃借網魚。開元宮更遠,王母寄誰書。
掩冉寶髻微偏。凄涼斷瑟橫前。挽春春已去。送君江上路。淚沾襟袖濕,露華鮮。離別數,恩情薄,重攜纖手是何年。香羅幕。秋千索。終日垂。愁時更忍相窺。佇立河橋北。笛里關山曲。折楊柳,記雙眉。青螺色。空拋擲。如今描取付伊誰。
百鳥不來春又暄,憑欄溢目水如天。無心還似今宵月,照見三千及大千。
凍云垂地雪紛飛,日暮天寒雁已歸。猶有江頭問津者,不知此去欲何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