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觀潮
樓有章亭號,濤來自古今。
勢連滄海闊,色比白云深。
怒雪驅寒氣,狂雷散大音。
浪高風更起,波急石難沈。
鳥懼多遙過,龍驚不敢吟。
坳如開玉穴,危似走瓊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連古道,洲漲踣叢林。
跳沫山皆濕,當江日半陰。
天然與禹鑿,此理遣誰尋。
樓有章亭號,濤來自古今。
勢連滄海闊,色比白云深。
怒雪驅寒氣,狂雷散大音。
浪高風更起,波急石難沈。
鳥懼多遙過,龍驚不敢吟。
坳如開玉穴,危似走瓊岑。
但褫千人魄,那知伍相心。
岸摧連古道,洲漲踣叢林。
跳沫山皆濕,當江日半陰。
天然與禹鑿,此理遣誰尋。
樓有章亭的名號,江濤從古至今奔騰不息。它氣勢與滄海相連廣闊無邊,顏色比白云還要深沉。如憤怒的雪浪驅趕著寒氣,似狂雷般發出巨大聲響。浪頭高漲風也更猛烈,波濤湍急石頭難以沉底。鳥兒害怕大多遠遠飛過,蛟龍受驚不敢發出聲音。浪谷如同打開的玉穴,浪峰危險得像奔跑的玉山。它能嚇破千萬人的膽魄,又有誰能知曉伍子胥的心意。江岸崩塌連著古老的道路,沙洲漲起壓倒了叢林。飛濺的泡沫打濕了群山,江面上太陽也半被陰云遮蔽。這是天然形成還是大禹開鑿,此中道理又有誰能探尋。
章亭:可能是杭州觀潮處的一個亭子名稱。
伍相:指伍子胥,傳說伍子胥死后被吳王夫差拋尸江中,化為濤神。
褫(chǐ):剝奪,這里指嚇破。
踣(bó):跌倒,這里指壓倒。
具體創作時間不詳。錢塘江潮自古聞名,詩人在杭州觀潮時,被其壯觀景象所震撼,有感而發創作此詩。當時可能社會相對穩定,人們有閑情欣賞自然景觀,而錢塘江潮的獨特魅力吸引了眾多文人墨客前往觀賞并留下詩作。
這首詩主旨是描繪錢塘江潮的壯觀景象并抒發感慨。其突出特點是描寫生動、氣勢恢宏,運用多種表現手法展現江潮的雄渾。在文學史上,它是描寫錢塘江潮的佳作之一,為后人了解古代文人對江潮的感受和審美提供了參考。
牛渚曾通貫月槎,仙家居住在煙霞。當年煉石感靈媧。萬里蓬瀛浮海市,千年閬苑放仙葩。碧霄飛度五云車。
秋后冬前一月晴,小園佳處日經行。半山木落樓臺露,幾樹霜馀橘柚明。
紫甲紅牙玉滿闌,時分花雨潤斑斑。茯苓乍可來歸籠,遠志從來不出山。
紅香吹盡綠陰垂,恰似當年錫宴時。今日玉津樓下過,午聲依舊囀黃鸝。
繾綣師門誼最隆,無如坡老說歐公。與君共事梁夫子,感遇何殊六一翁。并坐春風馀幾在,追隨寒日復誰同。十年趨走傷心地,剩有孤吟望斷鴻。
江瑤配荔枝,勝處終不近。好丑且勿爭,天道有定分。
素頰黃心破曉寒,葉如諼草臭如蘭。一樽坐對東風軟,敢比江梅取次看。
不向云英再乞漿,藍橋空記認裴航。人間天上正茫茫。洞口夭桃迎阮肇,峰前暮雨會襄王。便隨曲徑到仙鄉。
一從辭宰粟,饑餓隱空山。貨殖門前客,先生不啟關。
西風夜半摧炎暑,曉看云橫天際秋。時序轉移皆妙理,惟應及早戒衣裘。
故山破屋誰來補,辛苦經營拾燕泥。幾樹桃花相送老,不消更著子規啼。
九月蓮花死,萍枯霜水清。船浮天光遠,棹拂翠瀾輕。古木□□□,了無煙靄生。游鱗泳皎潔,洞見逍遙情。漁父一曲歌,滄浪遂知名。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纓。
三年還得見,一念萬蒼森。惟有風塵色,不知天地心。歡經世亂盡,情以類孤深。凄斷春明夢,傷君欲重尋。
聾丞遂已矣,目斷山千重。煙霞故無志,勝會何由逢。
六花無怪索詩催,正恐清寒勒早梅。待得江頭千樹暗,故爭明潔逐風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