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州牓寄諸門生
時君過聽委平衡,粉署華燈到曉明。
開卷固難窺浩汗,執衡空欲慕公平。
機云筆舌臨文健,沈宋章篇發詠清。
自笑觀光輝。
時君過聽委平衡,粉署華燈到曉明。
開卷固難窺浩汗,執衡空欲慕公平。
機云筆舌臨文健,沈宋章篇發詠清。
自笑觀光輝。
當時君主誤信而委任我主持科考,我在尚書省對著華燈閱卷直到天明。打開試卷實在難以洞察其中的廣博精深,執掌評判標準卻空自向往公平。陸機陸云文筆雄健,沈佺期宋之問詩篇清新。我自笑只能旁觀這榮耀光輝。
過聽:誤信。委平衡:委任主持科考之事。平衡,指評判人才的標準。
粉署:尚書省的別稱。
浩汗:同“浩瀚”,廣博,這里指試卷內容豐富。
執衡:執掌評判的標準。
機云:指西晉文學家陸機、陸云兄弟,以文才著稱。
沈宋:指初唐詩人沈佺期、宋之問,他們的詩歌對仗工整,韻律和諧。
詩人被君主委任主持科舉考試,在評判考生試卷過程中,深感責任重大且人才難辨,由此創作此詩寄給門生,表達自己的心境。
此詩主旨圍繞詩人主持科考之事,突出評判人才的不易和對有才者的肯定。它反映了當時科舉考試的情況,在文學上展現了詩人的文學功底和復雜心境。
病枕欹晨,昏燈釀夕,不知猶是春非。絲雨濛愁,寒深峭掩重帷。落紅錯擬佳人命,尚嬌扶、香喘沈微。剩相憐、樓上呢喃,舊日烏衣。
韋郎慣唱江南好,有黃金裊縷,絆盡征蹄。荏苒番風,韶光誤卻年期。女夷曾受司花箓,祝瓊臺、芳訊休稀。漫教人、杜宇聲聲,道不如歸。
金商薄秋麓,桂樹凌青蒼。緒風叩元壑,爽籟奔虛堂。
俯聽山蟲鳴,仰視林雁翔。方塘逗玉液,粼粼浮清光。
鑒貌燭毛發,漱齒流芳香。買山未可得,招隱焉能忘。
金仙棲石龕,珠宮結靈樾。黃葉樵路深,綠苔人履絕。
巖花見空色,山云悟生滅。客來嘯遠風,僧行踏涼月。
香燈十地明,寶鐸四天發。已是都率宮,詎想襄城轍。
篷背瀟瀟雨,更深灑未停。
濕云圍岸黑,殘夢逼鐙青。
夜永沈街柝,風尖飐塔鈴。
鄰舟歌水調,倚枕不堪聽。
元祐推諧弼,乾坤豈小康。
曹參尚清凈,蕭傅性剛方。
報國無遺恨,興邦舉舊章。
累年公議白,名與日星光。
寂寂山之阿,佳菊發崖谷。人言采其英,延年且明目。紫蕭間雜生,修莖密不曲。蔭此婆娑叢,見蕭不見菊。筮人求靈蓍,指蕭即其屬。刈為五十籌,捧之進玄櫝。尊閤潔室中,焚香致恭肅。解韜左右分,假爾吉兇告。恐此或未神,掇取無乃速。金蕤豈不芳,一時意未欲。悠悠歲云暮,凌寒抱幽獨。
仁杏兩巨株,夾立門左右。栽植多歷年,干直枝葉茂。兩淮兵禍烈,邑屋殘燬久。歲徵戰艦材,窮谷斧斤走。居然脫戕斃,疑有神明守。此來筑室居,乃喜見駢秀。西株戈戟張,東株車蓋覆。又如衛士嚴,猛氣出介胄。主人愛護之,從此保真壽。物遇自有時,不必計遲驟。
晚窗坐未久,忽若松風鳴。問言何所鳴,荅云澗水聲。我來已再旬,不聞此聲清。今夕特爾殊,潺湲復錝錚。豈非冬寒候,萬樹凄風生。飄蕩震原野,廛囂雜營營。群響有時輟,原泉獨流行。晝夜無息機,天然發韶英。去為江與河,洪濤播大瀛。因念古君子,名揚恥過情。美德有根本,廣譽久益榮。
舍北有廢園,灌木深且蕃。剪鏺忽明豁,有物峙草間。瑰頎似人立,乃是石假山。汲泉洗宿翳,三峰各蒼顏。亦鐘神秀資,似無斧鑿痕。此地山既多,層巒繚周垣。煙霏媚朝暮,晴雨皆可觀。云何昔人意,因假遂遺真。思欲廬峻頂,?嶁悉下陳。泰華在我闥,浩與寥廓鄰。
聞道征帆過泊頭,離亭搖落遠含愁。
壁蟲秋靜作人語,露葉夜明如水流。
潮信茫茫五馬渡,雨聲淰淰百花洲。
憑君尋我題名處,甘載西風感舊游。
朝野歡娛爛醉宜,
卷中天寶盛年詩。
題書玉壘兵戈滿,
記否椒盤守歲時。
振佩出明光,燕交柳欲黃。
分司東省客,奉使度支郎。
南版泉皆玉,清源月似霜。
餉軍今不乏,歸日奏長楊。
朱唇玉指品鸞簫,
一曲新翻澀未調。
報道客來猶不信,
果然門外系蘭橈。
一與青峰別,居然綠綺橫。
古風吹壁冷,幽谷響泉清。
誰解臨厓聽,空令逸韻生。
知音如可遇,天地有新聲。
無端飛雪點蒼苔,
疑是仙人擪笛來。
落盡江城春不管,
東風孤負艷陽才。
不行心處,不盡凡心。若于心處見于凡心,不妨個個了得心心。
不掛本衣,不著元裳。自求本衣,再裝元裳。
不用人人,會取堂堂。何須正當,何坐空床。
正當恁么,尚在虛旁。切忌未生,坐妙路方。
如起歸信,更堪厚賞。畢竟舍去,一樹花香。
南渡凄涼六十年,故家遺俗日蕭然。
不應門戶端如此,政坐吾曹欠勉旃。
斗食我今悲白發,束書今喜繼青氈。
鄉來未識衡州士,閭里皆推有此賢。
此節寧甘剛則折,
平生不肯曲如鉤。
革囊裹血將何用,
一污龍墀死即休。
當時四海一劉備,至此已堪悲失腳。
出語翻為樂國想,是人止可偏方著。
大漢曾封隆準翁,聞道山河錦繡中。
安能郁郁久居此,睥睨三秦日欲東。